索引号:000014348/2020-32483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名称: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4个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号:邯政字〔2020〕16号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2日

效力状态:有效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4个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号: 打印本页

 

邯郸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

4个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邯郸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发展规划》《邯郸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2069

 

(此件公开发布) 

 

 

 

 

 

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先导。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意义重大。

根据《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邯发〔20196号),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邯郸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培育壮大,为实现全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

一、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产业定义

新材料是指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应用,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或是设计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前者如耐蚀钢、钢化玻璃、各类合金、复合材料等,后者如石墨烯、液态金属、3D打印材料、智能材料。

新材料产业是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实践表明,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越来越离不开先进材料的开发和突破。新材料是一个与传统材料相比较而言的概念,其范畴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变化。

根据材料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共性问题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提出了三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详见表1),以体现“十三五”期间分类施策概念。如,先进基础材料往往以量大面广、普适通用为特征,其中很多都面临着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单一、质量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而前沿新材料,则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和颠覆性较强的特征,目前大多还在基础研究、技术积累、专利布局、初期应用探索等阶段。

1  新材料产业分类表

门类

定义和内涵

先进基础材料

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等

关键战略材料

耐高温及耐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前沿新材料

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

(二)发展特点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附加值等特点,市场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1.新材料产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先导。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新技术发现和某种新产品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新材料处于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新材料的创新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同时下游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能极大刺激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半导体材料、液晶材料、光导纤维、高强轻质合金的开发利用,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平板显示工业、光纤通信、高速互联网、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更新换代。

2.新材料产业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基石。

大飞机、高铁、航母、核电等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都需突破一系列关键材料制约,进而带动一大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材料也是国防军工的基础,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和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将新材料置于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快推动从“一代装备,一代材料”向“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转变。

3.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往往取决于关键材料的突破。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很多往往受制于材料,凸显了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4.新材料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革命性力量。

我国是工业大国,目前已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粗钢、煤、水泥等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受材料、技术、装备的制约,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发展方式粗放,高端产品滞后,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基础材料通过技术更新、产品性能优化和升级换代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将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增长点。许多全球知名新材料企业均出自于以前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基础材料企业。

5.新材料产业加速横向、纵向融合。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材料研发设计中的作用不断突出,材料基因组计划等新型研发模式兴起,加速新材料创新步伐。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的普及应用改变了新材料生产制造方式,智能化生产成为发展趋势,新材料生产效率提高。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产业结构垂直扩散。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用户的进一步创新开发,才能使新材料产品最终走向市场。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发展,新材料技术与器件技术的一体化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开发与硬件之间加速融合,紧密联系,加快了研究成果转化速度,提高了材料利用效率,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满足了各种应用需求(如半导体照明、新型动力电池等),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断成长,一批产业集群正在孕育形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新材料产业现有企业85家,2019年完成总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16.14%。形成了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6大新材料行业。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5000万支有机光导鼓、20000吨墨粉、6000吨氧化锆氧化铝粉、1200吨碳纤维、1000吨芳纶1414纤维、10000千米碳纤维复合芯导线、1000吨玄武岩纤维以及8500吨三氯化氮等8种特种电子气体、14.5亿安时钛酸锂负极材料、200兆瓦储能电池模组、3.8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材料生产能力。

2.集群态势已见雏形。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区域集聚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的国家火炬邯郸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陶瓷材料产业创新功能园区等产业集群,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对接世界前沿科技的重要载体。

3.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发基础雄厚,人才支撑有力,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底,全市新材料领域拥有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河北金力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一批省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动力锂电池、有机光电材料、双技术复合材料、汽车用钢板、高纯铁等一批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拥有一批新材料产业领域创研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4.局部领域实现突破。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依托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研发的高纯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为国内唯一,填补了国内电子气体材料空白;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第四代纳米级锂钛复合电极材料、钛酸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芳纶1414特种纤维产能达到100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双金属复合管,国际首创;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LFS系列铸造用“高纯生铁”,结束了我国高端铸件专用高纯生铁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拥有光电材料制备、溶剂配方、涂布工艺自主知识产权的OPC光导鼓生产线,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

(二)面临形势

随着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融入了当代众多学科先进成果的新材料产业广泛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国纷纷出台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新材料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国际看。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材料已成为国际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耐极端环境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欧盟的战略目标是保持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德国把新材料列为9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将纳米技术作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重点;日本视新材料技术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陆续制定了“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等,新材料技术进步和产业水平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

——从国内看。新材料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承担着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建设等重要使命。《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等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出台,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使新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个性化订制。同时,注重军民融合,开拓军民两用产品市场是新材料发展的趋势。

——从省内看。我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在晶硅材料、液晶材料、特种陶瓷等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2016年推进计划的通知》(冀发改高技〔2016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冀政发〔20183号)等系列战略文件的出台,加速了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水平提升。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专项战略规划、国家战略发展新区等政策的叠加,以及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从全市看。邯郸市是传统重化工业城市,全市经济随着国家形势变化进入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粗放型工业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新材料产业是解决加速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按照“调高、调优、调轻、调新、调绿”要求,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现产业高位发展、高端提升目标,新材料产业是实现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研发实力突出、局部优势明显,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众望所归。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立足全市新材料研发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致力于产业迭代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京津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协同创新,着力构建新材料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电子气体材料、新型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基地。

(二)总体思路。

按照“拓能、提质、延链、增效”的思路,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突破新材料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重点,以人才、项目、企业、园区、质量标准为支撑,聚焦“4+1”新材料产业,深耕“6+7+6”新材料细分领域,发展6大新材料主导制品,打造“1+10”个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新材料产业“聚点成面”,全面提升全市新材料产业竞争力,使之成为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等“4+1”新材料领域,重点做大做强高品质、高性能金属材料、静电成像材料、特种电子气体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材料、煤基新材料、新型纳米绝热材料等6个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发展高性能铸造专用材料、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微珠材料、高纯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数码静电染料、锂电池新型隔膜材料、新型催化剂材料等7个新兴产业领域,超前布局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生物基材料等6个前沿产业领域,着力构建OPC光导鼓、特种合金制品、高端难熔金属制品、功能陶瓷制品、特种纤维制品、高性能锂电池等6大主导新材料制成品生产格局,全力打造“1+10特色新材料基地”,“1”即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基地,“10”即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贵金属衍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型催化材料生产基地、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冀南新区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基地、曲周县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产业基地、峰峰矿区中科宝桦(鑫宝)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武安市超纯铁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永年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

 

 

2  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4+1产业领域

6+7+6细分领域

6大新材料制品

1+10”特色新材料基地

电子信息材料

静电粉末材料

OPC光导鼓

特种合金制品

高纯难熔金属制品

功能陶瓷制品

碳纤维制品

高性能锂电池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贵金属衍生材料生产基地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型催化材料生产

基地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

冀南新区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基地

曲周县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产业基地

峰峰矿区中科宝桦(鑫宝)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武安市超纯铁金属材料产业

基地

永年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

特种电子气体材料

高端金属材料

高品质、高性能金属材料

超纯铁金属材料

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材料

陶瓷新材料

高性能陶瓷微珠

材料

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

化工新材料

数码静电染料

高性能特种纤维

材料

环境友好型光电

材料

煤基新材料

新型纳米绝热材料

锂电池新型隔膜

材料

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材料

前沿新材料

石墨烯材料

增材制造材料

相变材料

超导材料

生物基材料

量子点材料

纳米材料

(三)基本原则

1.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立足新材料产业基础,整合资源、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2.高端引领,创新发展。瞄准世界新材料前沿技术,发挥研发优势,定位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快速投入,率先在优势领域、关键环节形成高端引领的市场竞争优势。

3.开放共赢,协同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新材料设计、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打造开放、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4.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园区化、基地化、专业化、循环化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统筹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四)发展目标

经过6-8年的努力,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突破一批新材料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新材料优势产品,形成一批特色新材料制造基地,到202020222025年产值分别达到230380800亿元,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复兴和产业结构迭代升级的新兴主导产业。

三、发展领域和重点方向

(一)电子信息材料

1.产业目标。

顺应国内外电子信息材料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按照特色突出、技术先进、市场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原则,以特种电子气体材料、静电粉末涂料染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为重点,加大探索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步伐,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检测、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特种电子气体材料形成年产30000吨生产能力,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电子气体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升格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静电粉末涂料染料形成生产40000吨墨粉、10000吨彩粉、15000万支有机光导鼓等生产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光电材料河北工程实验室升格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重点方向。

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积极跟踪国际氟化工前沿技术,坚持自主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系列特种电子气体、半导体大宗电子气体现场制气成套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氘气、惰性气体等各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特种电子材料,力争使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实现多种电子气体出口替代,为国家信息产业安全提供保障。

(二)高端金属材料

1.产业目标。

依托全市金属材料产业基础,瞄准高温合金、高纯金属、铝基合金、镁基合金等世界前沿技术和领域,立足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特种铸造合金、超纯铁、增材制造用材料、贵金属衍生品等,到2025年形成高性能金属材料年产3000万吨、快速成型材料年产600万吨生产能力,打造成贵金属难熔金属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2.重点方向。

高品质、高性能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河北钢铁集团、新武安钢铁集团等企业优势,依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超纯铁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上海钢铁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突破新材料加工、抗腐蚀、焊接工艺等关键技术瓶颈,重点依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发展高品质家电板、高端汽车用钢及面板、高等级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百米重轨、高建筑用钢;依托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高品质金属管材和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依托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武安市永诚铸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等,发展超低磷、低硫、低锰、低钛、低硅的超纯铁金属材料和低硫、低磷、易溶新型焊接新材料以及高品质船板等。

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材料。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科研基础,利用贵金属单质溶解、废液无害化处理、贵金属回收等技术,瞄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领域,突破硝酸铂、硝酸钯、四氯化铂等产品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铂、铱等单质及化合物;利用气相沉积、离子注入、氟化冶金等技术,瞄准晶片制造、人造骨骼、航空航天等领域,以国防安全战略物资为标准,重点发展难熔金属制品,形成高纯钨、钽等高端系列产品。

(三)陶瓷新材料

1.产业目标。

高端非金属材料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多功能等多种优越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能源、军事、生物医学等领域,高端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必将大大地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立足全市新型陶瓷非金属材料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以打造两大优势产业链条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性能陶瓷微珠产业链、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产业链,延伸发展相关产品的制备与应用,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

2.重点方向。

高性能陶瓷微珠材料。以河北勇龙邦大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依托,加强与清华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技术攻关,突破胶态注射成型核心生产技术及应用技术、激光三维加工陶瓷坯体新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陶瓷空心微珠、远红外陶瓷微珠、高耐磨陶瓷微珠、高性能陶瓷磨介、高精度氧化锆陶瓷笔珠及陶瓷制笔材料等,积极开发陶瓷空心微珠、远红外陶瓷微珠等相关产品的制备与应用,打造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清瓷新材料中试基地和新型陶瓷材料产业园。

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依托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建立曲周新型陶瓷材料产业特色功能园区,积极与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天津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突破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TiC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精密陶瓷零部件材料配方及其注射成型制备方法等关键技术,加强高纯氧化铝粉、高纯氧化锆粉等陶瓷粉体的研发应用,重点延伸发展ITO氧化铟锡靶材、蓝宝石晶体用高纯氧化铝、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氧化锆齿科材料、氧化锆陶瓷轴承、可穿戴设备氧化锆壳体、氧化锆陶瓷刀具等系列材料及产品。

(四)化工新材料

1.产业目标。

立足全市现有产业基础,紧密跟踪化工新材料前沿科技,重点发展高端复合材料、煤基材料、隔膜材料、绝热材料、催化材料等,到2025年实现年产芳纶1414纤维及复合制品5000吨、碳纤维及复合制品5000吨、碳纤维复合芯导线50000千米的生产规模,7000万平方米高效纳米孔绝热材料产能,超高分子量PE湿法单层及涂层隔膜达到10亿平方米生产能力,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高纯全氟己酮灭火剂、催化剂系列产品等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2.重点方向。

数码静电染料。进入21世纪,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在印花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正在逐年增长,随着短流程生产和即时交货需求的增长,数字喷墨印花提供了最经济的解决方式,此技术也必将成为世界纺织品印花生产的主流技术。邯郸市发展数码静电材料的重点是依托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势企业,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工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杭州宏华数码公司等研发机构,以加快有机颜料制法、印花工艺等研发应用,突破数码静电印刷技术、DOD喷射技术、热致相分离技术等关键技术,推进数码静电染料产业化和商业化,延伸发展数码印花设备,为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印花纺织品提供技术支撑。

高端复合材料。依托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积极与中国工程院、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学等专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重点突破对位芳纶(1414)产业化瓶颈,突破芳纶纤维聚合、纺丝及溶剂回收技术、芳纶用耐强腐蚀高精度双螺杆聚合装置关键技术和复合材料用多轴缠绕机、热融预浸机、纤维铺放机、超高温热压成型设备关键技术,实现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转,加速芳纶纤维、碳纤维等特种纤维产业化,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打造全国最大的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复合产品研发生产和设备制造基地。

煤基新材料。以装置大型化、产品系列化为方向,依托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市峰峰鑫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加强与国家能源开发中心、冀中能源集团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合作,突破中间相炭微球及电池负极材料、鑫宝新材料聚苯醚(PPO)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大力开发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煤制聚乙烯、乙二醇、蒽油、洗油、脱氢催化剂、脱硝催化剂等煤基材料。

隔膜材料。依托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联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突破电池隔膜材料研发、生产及制造等关键技术,重点实现湿法隔膜材料规模化发展,大力开发高比能正、负极材料,完善电池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重要生产基地。

绝热材料。依托中亨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联合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等研发机构,瞄准建筑保温材料、冶金节能、冷链物流、消防安全等领域,突破隔热用气凝胶制备工艺、纳米粉体与短切纤维饱和融合、纤维定向排布技术等关键技术,利用高效纳米孔绝热材料基础,重点发展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系列产品。

催化材料。重点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联合中科院,瞄准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锂电池、安防应急、冰雪产业、光催化剂、燃料电池等行业,突破VOC催化燃烧和催化剂球形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制抗硫抗卤素VOC净化催化剂系列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依托其车用柴油机脱硝相关技术,研制数种低温脱硝催化剂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大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高纯全氟己酮灭火剂等技术工艺研发力度,尽早实现规模化生产。

(五)前沿新材料

1.产业目标。

前沿新材料是引领新材料技术发展方向、催生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是实现全市新材料跨越式发展、抢占制高点的突破口。立足于全市钢铁、化工、陶瓷等材料发展基础,盯紧国内外发展趋势,超前布局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及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积极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顶尖技术,到2025年,力求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形成若干高水平、标志性前沿新材料企业和产品,打造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2.重点方向。

石墨烯材料。重点引进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等规模化制备技术,形成石墨烯基础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与新型储能装备、管道装备、应急装备等产业发展相适应,加强石墨烯防护涂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开发,促进其在锂离子电池、防腐涂料、纺织品、高端环境处理材料等产品中的应用。

增材制造材料。重点发展能够引领增材制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高速钢、工具钢、高温合金、铝合金等特种合金球形粉末低成本制备技术,积极开发高性能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医用3D打印材料,拓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诊断、快速制造、精密铸造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量子点材料。重点发展量子点显示材料、阻隔膜、量子点膜、量子点电视、太阳能发电、量子点生物材料等。

其他前沿新材料。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前沿材料研究和投入,引导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四、重大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行业协同、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深入组织实施特色基地壮大、创新引领示范、龙头企业培育、质量标准提升、高端人才集聚五大专项工程,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特色基地壮大工程

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之一,推进产业集群式、基地化发展是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基地规模。聚焦特种气体、静电粉末涂料、注射成型MIM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其技术和市场优势,实施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在逐步发展壮大现有生产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优势材料企业为主导、上下游骨干产业企业带动、中小型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集群。二是树立区域品牌,提升基地竞争力。围绕打造“全国唯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等目标,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申报名牌产品,推动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建立品牌打造工作机制,支持名牌产品企业进行品牌升级,集中力量做强做响一批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提升产业层次,壮大基地实力。立足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建立健全“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倒逼产业技术整改和淘汰退出,推进集群高效、创新、绿色发展。

(二)创新引领示范工程

在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带动效果明显的领域,培育发展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研发应用项目,引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推进自主创新示范。聚焦新材料五大领域,瞄准本行业关键技术,以国际、国内技术领先,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为目标,开展自主创新试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在新材料行业具备话语权的单项冠军企业。二是推进协同创新示范。支持新材料企业与军地科研院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等上游研发机构及下游应用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行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新材料应用示范线,提高专用生产装备自主保障能力,推进新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示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努力完善新材料创新链条薄弱环节,在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平台、测试评价平台等创新载体,满足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三)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围绕新材料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聚焦专业细分领域创新提高,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实施强企工程。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优势领域和前沿新材料领域,选择一批规模、质量、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纳入培育计划,采取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等方式,实现短期重点突破一批,长期梯队培育一批,着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家。二是建立领军企业库。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新材料骨干企业,建立新材料领军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在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应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创新政策落实、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三是实施资本运作。支持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抱团发展、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等方式,加快纵向延伸、横向联合、跨越发展。

(四)质量标准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认证、品牌培育等对新材料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高新材料产业竞争能力。一是实施标准“领跑者”计划。落实国家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新材料领域“邯郸标准”水平。二是完善认证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认证推广力度,鼓励更多新材料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开展自愿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产品认证,提升新材料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三是推动质量技术创新。积极对接国家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组织开展新材料行业工艺优化行动、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新材料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对标国际标杆,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和品牌,引领企业品牌高端化。

(五)高端人才集聚工程

推进新材料高质量发展,表在产业,里在企业,根在人才,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赢得主动,必须创新举措,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高层次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依托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形成特色新材料开发团队。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培养。围绕全市新材料优势产业,密切与新材料关联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研发中心和重点企业交流合作,实施新材料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交流和观摩学习,加快人才队伍成长。三是强化人才培训。制定企业家培训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支持社会化培训机构开展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深入实施“银河培训”“星光培训”“阳光工程”等人才培训工程,加大一线工人培训力度,加速普通工人向技术工人转型。

五、保障措施

为实现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要以规划为统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供给、扩大开放合作、推进项目建设、健全考评估制度,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材料是支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科学管理、高效服务,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强化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协调和重大事项推进功能,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分析等制度,形成决策者之间、部门之间、园区之间、政企之间无缝隙对接协调推进机制,全面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协调各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定期研究落实新材料年度产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有关政策,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与科技、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等政策衔接配合,确保规划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组建咨询机构。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建设的创新性,谋划组建由国家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国内产业知名专家和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工程技术人员等构成的产业发展专家库,负责产业发展中重大事项和建设项目的决策咨询,分析诊断产业高端发展的形势,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咨询方案。

(二)强化要素供给

集中集聚要素资源供给,高度重视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新材料企业的发展,鼓励推进新材料企业“科创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服务。适时设立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对全市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领先、企业信誉优的新材料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强化科技研发。充分发挥全市研发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紧密跟踪新材料世界前沿科技,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公共技术攻关,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是加强土地资源供给。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重点安排用地指标,项目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

(三)扩大开放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全面扩大技术、人才、产业、投资等交流合作。一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加强国际新材料创新合作和政策法规等信息引导,支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人才团队、技术资本、标准专利、管理经验交流合作。支持省内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大型国际新材料科技合作计划,鼓励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和新材料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二是着力推进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北科院邯郸分院等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与新材料产业发达省市的园区、企业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形成战略发展同盟,实现地区错位、协同发展。

(四)推进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确保“建设、投产、启动、储备、推进、谋划”整个链条不断档,保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强化项目推进力度。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开项目保进度、前期项目促开工”的要求,加强相关政策研究,积极为企业项目建设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关产业项目建设信息,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项目、谋划项目,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推动建立项目库。加强对项目的实地调研,深入企业,主动收集和掌握企业项目建设、项目谋划信息,及时充实、更新项目库。建立谋划和建设项目的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推动重点建设项目跻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为项目建设资金信贷和建设用地等创造更宽松的条件。三是加强项目招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动性的招商模式,编制招商目录,明确招商对象,实施“地图式”招商和“网络式”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制度,增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水平,实施有效招商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招商成功率,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五)健全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加强运行监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督查考核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督导机制,将产业发展外部支撑和保障条件的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对实施情况、权力责任义务执行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严格考核制度,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督导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产业主要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的落实,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

 

 

 

 

 

 

 

 

 

 

 

邯郸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具有资源可再生、节能减排等特点,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新能源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其开发利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是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抢占未来能源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字〔2016146号)均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邯郸市新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领先优势。《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邯政字〔201746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邯政办字〔201881号),均将新能源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根据《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邯发〔20196号),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邯郸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培育壮大,为实现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重点研究邯郸市新能源产业中氢能、储能和光伏等三大优势产业,规划期为2019-2025年。

一、产业现状与基础

(一)氢能产业

1.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氢能被称之为世界终极能源之一,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世界主要国家均持续加大对氢能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以期望在未来的氢能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在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世界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并积极推动配套设施建设。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利用纳入国家或地区战略发展体系进行规划,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设立专项进行研发与示范推广,并制定各种政策以抢占先机。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30年,氢能将为1000万至1500万辆乘用车和50万辆卡车提供动力,到2050年,全球氢能源消费占总能源需求的18%,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纵观全球氢能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举措,可以看出,一是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二是绿色低碳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三是世界主要国家均把氢能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发〔2016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等,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氢能产业已纳入中国国家能源战略。2019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也是氢能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达10%左右,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其中交通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货运领域氢能消费占交通领域氢能消费的比重高达70%,是交通领域氢能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工业领域用氢3370万吨,建筑及其他领域用氢110万吨。全国多个地区纷纷制定规划、布局产业园区,推动了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持续升温。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四川省、河北省等地在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布局走在了前面,产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聚。

2.邯郸市氢能产业基础。

邯郸市氢能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已有50余年发展历史,先发优势明显。拥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气体厂等重点单位。在制氢领域具有雄厚的基础,在储氢、运氢、用氢领域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1)重点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该所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创立于1966年,是集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国防科研院所。建所以来共完成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近300项,氢能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国家级科研单位,是全球最大的水电解制氢设备生产基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甲醇制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核电安全消氢复合装置研发生产机构,连续多年都是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氢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目前,其制氢、储氢、消氢领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深受用户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研制的气象制氢设备已连续多次为“神舟”“嫦娥”“天宫”等国家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提供气象保障,其生产的核电测氢装置进入国内所有核电机组。按照军民融合的发展要求,目前民品销售收入已占82%2016年,该所制氢产业产值达到约3亿元,同比增长86%。“十三五”时期该所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应用产业基地。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气体厂。该企业是全国产能第二的商品氢生产商和提供商,目前已拥有氢气、氧气、氮气、高纯氖气、高纯氦气、高纯氪气、高纯氙气等17个品种以及70种以上的特种气体。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储能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基础和领先优势,将加快推进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其他钢铁、焦化企业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等,焦炉煤气PSA制氢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也计划在氢能储氢车、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在邯郸市发展氢能产业方面占领一席之地。

2)氢能产业链。

制氢。我市在制氢设备方面的主要产品有水电解制氢设备、甲醇分解制氢设备、天然气裂解制氢设备、变压吸附制氢设备、氨分解制氢、各种形式的氢气回收净化设备等,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制氢设备产业,可以生产0.5~600Nm3H2/h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0.1~20Nm3H2/h纯水电解制氢设备,并研制生产出了全球单台产氢量最大的水电解制氢设备。产品面向工业、气象探测、军工航天、新能源转化等领域,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并出口二十余个国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目前,在高效电解水制氢、固体聚合物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发电系统开发等领域拥有5项专利和多项突破性成果,正在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耦合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储氢、运氢。氢气的储存方式目前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体吸附储氢和液体吸附储氢等,邯郸市目前在高压气态储氢、加氢站的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前列,储氢技术和应用有了一定基础。液态储氢、固体储氢、运氢方面尚待开发。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在氢能基础设施、车载储氢系统和应用等领域和加氢站核心设备开发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掌握了加氢站材料和设备的优化、选型、集成以及氢气加注机技术,开发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加氢站工艺包,可生产集装箱式制氢加氢站、氢气加注机等。在国内已建成的6座加氢站中,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参与建设了其中4座加氢站。

用氢。目前,氢气的主要利用方式可分为工业和氢燃料电池两大领域。邯郸市在用氢方面,除了在传统工业领域的应用外,在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交通工具领域尚属短板。

3)创新平台。

目前,邯郸市拥有河北省氢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核电安全系统消氢复合装置河北省工程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承建)、高纯特种气体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承建)、氢能源储运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建)4家省级创新平台。

(二)储能产业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相关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

1.国内外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澳大利亚在技术开发储备、政策导向、市场开拓等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新增储能市场的94%。当地政府制定的储能安装补贴、投资税收优惠和需求响应激励机制为上述国家拓展储能应用、构建商业模式、盘活社会资本、激发民众参与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2017年,全球共部署了1.4GW的电池储能容量,其中澳大利亚市场在电力容量方面处于领先位置,达到246MW,而美国市场在电力容量方面领先全球,达到431MW。英国和德国市场不相上下,在2017年内分别部署了117MW135MW的电力。

储能在我国虽然尚未进入大规模爆发阶段,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特别是伴随着分布式光伏的跃进,我国储能市场增长很快,在用户侧应用发展尤为迅速。

截至2017年,我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2.8GW,其中,2017年新增2217.9MW,当年新增化学储能项目锂电占比48%,铅蓄占比52%,抽水蓄能装机世界第一。来自中国能源研究会的统计,用户侧新增装机规模占2017年新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的59%,同时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以及电力辅助服务领域都实现了新的增长。

近年来,中国储能产业在项目规划、政策支持和产能布局等方面均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可以说中国储能产业已渐露春意,正蓄势待发。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相对缓慢,而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光热储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成本减低,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储能在峰谷价差套利、辅助服务市场及可再生能源限电解决方案上已经实现了有条件的商业化运行。目前储能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储能系统,占总装机规模的56%,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储能主要应用于解决弃风、弃光,跟踪计划出力、平滑输出和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的统计,有多个大型项目正在规划或已投运,中国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28.5MW,储能装机规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同时,能源政策密集出台,储能已逐步成为规划布局的重点领域。地方政府也随之布局储能项目与示范,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在未来几年里,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市场亦将迎来快速增长。

2.邯郸市储能产业基础。

1)重点企业。

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以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企业,位于武安市工业园区内。公司通过持续研究和创新,一举攻克了业内公认的“高安全问题”“严寒环境条件下使用问题”“快速充放电问题”“电池寿命问题”及“电池产业化问题”等五大问题。同时,公司针对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偏低、成本偏高等问题进行了大量专题研发,于2015年研发出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与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30%。产品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充电速度快,6-10分钟完成快速充电;二是寿命长,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到2万次以上;三是耐宽温,能在-40℃—6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四是安全性能好。产品在过充、短路、挤压等情况下均不会发生起火爆炸。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开发、制造与销售快速反应电池系统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纳米技术储能系统的科研、开发、生产、技术服务及支持,电池材料和零部件,电化学电芯等,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占地850亩,预计总投资35亿元,建设面积10万平米,目前己投资20亿元,形成了年产钛酸锂电池12.5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公司旗下材料研究院拥有一支专业从事湿法纳米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的科研团队,在纳米级钛酸锂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与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在高粘搅拌技术、焊接工艺、化成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高粘搅拌技术是北方奥钛电池生产的一大创新,实现了喷涂工艺,还使电池的比容量提高了大约30%;研究了电池正负极位置的焊接工艺,解决了电池发热、效率降低等问题;化成工艺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最关键工艺,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循环寿命、稳定性、自放电性、安全性等,公司对原来的进口设备进行了攻关改进,使化成时间大幅缩减,效率达到了原来的20倍。

2)产业规模。

目前,邯郸市已形成14.5亿安时钛酸锂动力电池、200MW储能电池模组等生产能力,在储能电池成组、储能单元模块化和综合集成、智能监控等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应用实践,具有建设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的技术能力。

3)创新平台。

目前,邯郸市建有钛酸锂电池关键材料及工艺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承建)等创新平台。

(三)光伏光热产业

1.国内外光伏光热产业发展现状。

在光伏领域,中国、日本、美国在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开始发力,成为了驱动全球光伏应用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超过496.8GW,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1721GW,到205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670GW,光伏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光伏行业开始起步,目前已经形成成熟且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至2017年,中国连续五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市场洗牌、产业升级,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光伏产业历经曲折,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持续升级,重新发掘国内外市场,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巩固和增强,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

在光热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热产业除了涉及高温集热器、中温集热器及应用等方面,光热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根据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区域分类,全世界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最佳的区域包括北非、中东地区、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南欧、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目前全世界在运、在建和规划发展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都位于上述国家和地区。其中,西班牙、美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最早也最成熟,光热发电规模居世界前两位;印度、摩洛哥、南非、智利等国家光热开发相对较晚,在运的光热发电容量也相对较少,但在建的光热装机容量已大幅增加,并且还宣布将开发更多新的光热发电项目;中国也开始开发光热发电项目,虽然进入该市场的步伐较晚,但在建和规划的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2.邯郸市光伏光热产业基础。

1)重点企业。

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安装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发展碲化镉玻璃绿色发电。其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制造邯郸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是目前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发电玻璃制造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将形成年产碲化镉发电玻璃300MW的生产能力,并打破国外对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的技术垄断。

邯郸市飞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安装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覆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分布式光伏组件,具有年产120MW的生产能力。

河北珠峰仪器仪表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高精度智能化跟踪系统+中高温综合热利用系统+多能互补技术成果,经科技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评价认为,通过多能互补,解决了太阳能的不连续性;通过跨季储热,实现用热工况的高要求性,使太阳能更高效、更合理利用,其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双槽双轴跟踪系统属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太阳能高精度智能化跟踪系统及中高温综合热利用技术等示范应用项目已经列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2)产业规模。

邯郸市区域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基本属于太阳能辐射量的Ⅱ类和Ⅲ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仅次于西藏及西北地区,远胜于其他省份;人口密集,总人口超过千万,区域内农村屋顶、工商业闲置屋顶数量丰富;具备地面电站、农光互补、光电建筑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开发条件,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2018年,全市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09MW,全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7.07亿kWh

二、产业发展指导原则

(一)坚持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坚持规划统筹和协调发展相结合

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坚持规划引导、总体布局、科学推进,注重开发利用与产业提升、技术进步协调发展,构建新能源发展新优势和新格局。

(三)坚持重点突破和集聚发展相结合

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区域优势,集中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等核心环节实现突破,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强产业上下游协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特色新能源产业基地。

(四)坚持科技创新和引进消化相结合

构建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产品技术和生产规模上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效益优势。

三、产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初步建立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实现储能模组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推动光伏光热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

2022年,引领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国气谷”初具规模,钛酸锂储能模组生产规模显著提高,光伏光热应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

2025年,争做国内氢能利用的先行者,基本建立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体系,形成总量规模、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等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氢能、钛酸锂储能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应用基地,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氢能产业

2020年,基本掌握高效氢气制备、纯化、储运和加氢站等关键技术,重点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制氢、氢的储运材料与技术以及加氢站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扩大水电解制氢、甲醇裂解制氢、核电安全消氢复合装置等生产规模;扩大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的生产规模,实现高纯商品氢产能日产10万立方米规模;在天然气LNG储运装备的基础上,研发生产高压气态储氢、运氢装备和低压固态合金储氢、运氢装备,开展加氢站示范应用。

2022年,引领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国气谷”初具规模,实现氢气制备、纯化、储运等技术创新与突破,初步探索氢燃料电池应用技术,同时谋划建设全市加氢网络。

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的规模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实现加氢站现场储氢、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掌握氢燃料电池应用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完备的氢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氢燃料电池的示范性推广应用有序开展,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邯郸氢能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雏形基本建立。

(三)储能产业

2020年,钛酸锂储能产业创新中心主体初步形成,实现钛酸锂储能模组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成为国内唯一1MW1MWh储能单元和40MW10MWh储能电站及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生产基地。探索钛酸锂储能电站商业化运营模式,分布式储能应用示范实现良好开局。

2022年,钛酸锂储能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基地基本建成,储能模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到3000MW,钛酸锂储能电站商业化运营模式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根植邯郸市、布局河北省,进一步开展分布式储能应用示范工程。

2025年,钛酸锂储能研发生产基地和示范推广应用基地全面建成,实现钛酸锂储能模组的规模化发展,储能模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钛酸锂动力电池梯次化应用于储能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l000MW储能模组生产能力,符合钛酸锂储能产品性能和技术特点的商业推广应用模式独树一帜,布局河北省、辐射全国,建设示范性储能电站20座,年储能电量达到2亿kWh。分布式储能应用体系基本建立,储能电价、储能补贴、容量补偿等支撑性配套政策逐步到位。

(四)光伏光热产业

光伏方面。推进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工程、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工程、光伏产业链延长工程、光伏应用发电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谋划建设分布式光伏研究培训基地、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和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基地。

光热方面。密切跟踪光热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开展光热发电和集热等技术的研究,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中高温太阳能供热采暖、中高温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

四、重点任务

(一)氢能产业

1.提升制氢能力。

分布式制氢技术创新。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为依托,并引进中国航天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国内制氢技术领先企业,研究开发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一体化技术,突破高效催化剂、膜电极等材料与部件核心技术,分步骤开发分布式天然气、氨气、甲醇等传统能源与化工品高效催化制氢技术与工艺,以及高效率低成本氢气纯化技术、加氢站现场制氢技术等。

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技术创新。依托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磁县经济开发区等单位,充分利用邯郸市丰富的焦炉煤气资源,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煤气提氢技术工艺路线,建设实施工业化煤气制氢生产提纯产业化项目,打造具有全国行业影响力的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基地和绿色氢能供应体系。到2025年,高纯商品氢产能达到30万立方米,到2030年,满足氢燃料电池新能源车需求的高品质高纯度氢产能达到10万立方米。

2.突破储运瓶颈。

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以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氢能源储运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35Mpa70Mpa等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储氢罐设备技术和固定式、移动式高压(满足35Mpa70Mpa加注要求)加氢站系统集成关键技术与装备(氢气长管拖车、氢气压缩机、储氢瓶组、氢气加注机、站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计量收费系统等)。开展各种车载储氢技术创新,制定车用70MPa氢瓶四型瓶标准,开发70MPa储氢加氢装备及其加氢站集成技术,形成较完整的加氢设施配套技术与标准体系。

固态合金储氢技术。谋划引进有研科技集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密度高安全固态储氢技术,在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低压车载固态储氢系统、低压加氢技术与加氢站、储氢合金材料技术等方向上实现突破。在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固态储氢装置和低压车载固态储氢系统制造基地。条件成熟时,建设储氢合金材料生产线项目。

氢气液化技术创新。密切跟踪国内外氢气液化关键装备和技术工艺的发展趋势以及氢能市场的需要变化,适时探索谋划液氢工厂项目建设,超前布局,掌握未来液氢市场主动权。

3.构建加氢网络。

高压加氢示范。到2020年,依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等单位,建设2座满足35MPa加注要求的示范性加氢站,以职工通勤车、物流车为切入点,开展高压气态储氢燃料电池新能源车示范应用。

低压加氢示范。到2020年,由邯郸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万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择2条长距离旅游线路,依托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引进固体合金储氢技术领军企业共同建设2座满足5MPa加注要求的示范性加氢站(直接连接20MPa运氢管束车进行加注,无需额外增压设备,可使现有加油站、加气站快速实现加氢功能),开展固体合金储氢燃料电池新能源城市客车示范应用。

布局加氢网络。按照“功能集成化、资源集约化、运行商业化”的原则,在示范基础上,按照不同应用场景加氢需要,2022-2025年,开展全市加氢站规划布局,建设全市氢能基础设施。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多站合一布局及现有加油(气、电)站扩建成加氢、加油(气、电)合建站。到2025年,建设高、低压加氢站20座,日加氢能力达到20000公斤。到2030年,建设高、低压加氢站30座,日加氢能力达到30000公斤,全市各种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车数量达到2000辆。

4.补齐用氢短板。

氢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谋划引进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拥有先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企业来邯布局,联合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开展氢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到2025年,形成5000台氢燃料电池总成生产能力。市场条件成熟后,实施补链工程,适时引进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等战略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

轨道交通装备氢电集成应用。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拥有先进氢电动力集成技术的企业来邯布局,谋划建设“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共同打造轨道交通和工矿牵引机车动力锂电池和氢能集成利用改造基地。到2025年,形成500台轨道交通和工矿牵引机车改造能力。同时,利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实训基地,同步培育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推广应用环境生态。

专用车氢电集成应用。谋划建设纯电动工矿专用车、氢燃料电池工矿专用车生产制造和改造基地,运用动力锂电池和氢能集成利用技术,制造和改造不同应用场景的场地物流车、工程车、叉车、平台车、牵引车、观光车等纯电动专用车和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到2025年,形成10000辆生产制造和改造规模。

天然气掺氢技术应用。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为依托,联合清华大学、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天然气掺氢技术领军单位,开展天然气掺氢系统设计、制造及运行技术研发,至2025年,实现掺氢天然气示范应用,消纳全市工业副产气制氢产能的30%以上。

5.引领氢能装备。

通过引入国内外领先氢能相关技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及氢能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配件的制造,并集聚全国氢能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在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内氢能产业装备制造中心。

制氢环节。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重点发展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设备、分体安装式水电解制氢设备、一体式水电解制氢设备、集装箱式水电解制氢设备、可再生能源制氢设备、氢气纯化设备及分布式天然气、氨气、甲醇高效催化制氢设备等。

储运环节。以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35MPa70MPa等级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及氢气长管拖车,35MPa70MPa等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罐等。同步开展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低压车载固态储氢系统研发制造。

加注环节。重点围绕氢气压缩机、储氢瓶组、氢气加注机、站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计量收费系统等,逐步实现氢能加注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以降低氢能加注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并缩短建设周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发移动式高压(满足35MPa70MPa加注要求)加氢站系统集成关键装备,形成加氢站工程设计、核心部件研发、设备集成、系统平台集成、工程安装和售后服务为主的加氢站一站式服务能力。

关键零部件。以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引进中国航天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重点围绕氢管、氢阀、氢泵、氢枪等,建设氢能产业高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制造基地。

6.打造中国气谷。

将氢能产业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即将实施的《邯郸·中国气谷发展规划》,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气体产业发展规律,高站位、高水平做好气体产业园区功能区的系统规划工作,优化布局,注重功能配套,不断提高园区、基地的综合承载能力。构建政产学研多方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形成覆盖气谷的成果转化服务网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集中资源,推进骨干企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集中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破解产业化技术瓶颈;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占领氢能产业技术制高点,有的放矢进行科技课题招商。力求构建研发一批、转化一批、实施一批的氢能产业项目建设格局。

7.建设氢能城市。

以邯郸市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开展氢燃料电池重载汽车示范,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以职工通勤车、物流专用车、主城区至县城城际客运车和公交旅游车为切入点,开展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示范,建设具有可复制商业模式和邯郸市特色的“氢能示范公路”和“氢能旅游小镇”;构建全市域加氢网络。

(二)储能产业

1.储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研究开发钛酸锂储能电池成组技术、储能单元模块化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智能监控技术,加快开发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储能式应急电源保障装备、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等产品,提高储能电池模组及集成成套供货能力。规划建设储能产业园,高水平布局产业功能分区,积极致力于低成本百兆瓦级调频调峰大型储能电站的研究,针对储能应用需求,改良技术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在保持第四代钛酸锂动力电池更长使用寿命、更大充放电功率、更宽温度范围的本征特性的同时,开发满足储能应用需求的亚微米级钛酸锂材料,大幅降低储能生产成本。在已完成钛酸锂电池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继续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围绕微米级钛酸锂材料和储能电池、亚微米级钛酸锂材料和储能电池、钛酸锂动力电池储能梯次化应用、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储能式应急电源保障装备、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等,建设钛酸锂储能全产业链。到2025年,形成10000MW储能模组生产能力。谋划建设钛酸锂大容量储能系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河北省钛酸锂储能关键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2.探索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

利用储能系统的电能海绵效应,谷充峰放,从技术上实现削峰填谷。以全省电力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支持,通过电力市场谷电竞价,开展供电侧不同应用场景储能电力示范应用,在发电侧和输电侧,谋划建设大规模储能调峰调频示范电站项目,减少电网调峰压力。支撑金融模型,探索构建“备零价供货、金融十年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储能容量补偿”的商业模型,实现企业、电站、金融、电网四方互利共赢。在配电侧,选择一座具备条件的35kV变电站,进行钛酸锂储能型变电站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用推广。2MW及以上商业化光伏电站、风能电站全部配置储储能设施,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场站作为联合体参与电网运行优化,接受电网运行调节,实现平滑出力波动,提升消纳能力。支持利用废弃工矿场地(车间)和既有配电线路建设工业储能电站。积极开发国防、军事设施应用场景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应急电源、备用电源储能设施,努力实现“民参军”。

3.开展分布式储能示范推广。

建设分布式配电网络。支持电网企业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实现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及时有效接入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电力配电网络。鼓励、引导和规范在用电侧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支持具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和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配置储能。

优先选择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成本价格敏感性低的应急救灾、通信、金融、交通、医疗、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储能示范应用。主城区公用事业、公共卫生、党政机关、广播通信、金融证券、公共数据中心、大型商场超市、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等重要电力用户,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要求,约束性配置自备应急电源。新配置或需要更换传统蓄电池、燃油发电机的,同等条件下,提倡采用钛酸锂储能装备。通过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以实施5G战略为契机,率先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邯郸分公司的铁塔基站备用电源推广应用钛酸锂储能设施并联合开发储能设施运维监控平台。

(三)光伏光热产业

1.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工程。

深入研究更高效、更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关键配套材料。突破碲化镉等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工艺及设备,大幅提高电池效率,实现关键原材料国产化,做大做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

2.光伏光热产业链延长工程。

围绕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延伸壮大产业链,加快推广成熟适用的光热产品,大力研发光伏技术产品,实现光热、光电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较高和竞争能力较强的光伏发电及其相关产品的制造、设计、施工及服务产业群。加快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步伐;积极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组件,扩大光热应用领域;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跟踪装置等产品。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依托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林业栽培等,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开发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器、逆变器、聚光系统、大功率跟踪器、专用蓄电池等部件产品和光伏发电公共照明、交通标识、户外景观等各类市政应用产品及其它各类民用光伏电子电器等相关产品。

3.光热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工程。

加快开发光热发电装置、集热装置、跟踪装置等产品,提升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施工及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不同应用场景光热利用示范应用项目建设。

五、重点项目和平台载体

(一)氢能产业

1.开展大规模低成本碱性电解制氢设备的集成设计及制造技术攻关,降低碱性电解制氢设备生产及使用成本,实现年产50台套1000Nm3/h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产能,同时联合清华大学形成SPE电解制氢设备(纯水电解制氢装置)的集成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1100Nm3/h差压式SPE电解制氢设备并逐步产业化。

2.依托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天然气LNG储运装备的基础上,建设氢能高压瓶式容器制造项目,研发生产高压(70MPa以上)/液态氢储运装备。

3.联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等,注册成立中国东方电气(邯郸)氢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开展氢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一期建设1000台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到2025年,形成5000台氢燃料电池总成生产能力。市场条件成熟后,谋划建设东方产业园,实施补链工程,适时引进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等战略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

4.谋划建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邯郸可再生能源(风电、水电)电解制氢站(规模为600Nm3/h)等氢能综合应用示范项目,进而推广至我省张家口市、雄安新区、石家庄市乃至京津地区,推进氢能源上中下游全链条的产业化发展。

5.投资建设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以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引进中国航天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建设等氢能产业高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生产制造基地。

6.联合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打造轨道交通和工矿牵引机车动力锂电池和氢能集成利用改造基地。到2025年,形成500台轨道交通和工矿牵引机车改造能力。

7.联合有研科技集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低压车载固态储氢系统生产线,布局低压加氢站建设并示范应用。条件成熟时,另选厂址,建设储氢合金材料生产线项目。

8.投资建设全市加氢网络。依托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组成联合体,注册成立加氢站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分阶段布局建设全市加氢站。其中,2020年建设2座示范性加氢站,建设高、低压加氢站20座,日加氢能力达到20000公斤。

9.依托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磁县经济开发区等,投资建设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生产提纯项目,实现高纯商品氢产能10Nm3/日。

(二)储能产业

1.钛酸锂电池储能。依托河北银隆新能源公司和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在前期已完成国家“863计划”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基础上,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科院物理所等合作,加大(亚)微米级钛酸锂电池材料、储能电池成组、储能单元模块化等技术研究,加快开发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等产品。建设200MW储能电池模组及后期扩能、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等项目。

2.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为依托,以现有水电解制氢技术为基础,着眼于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研究开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技术,联合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公司,通过整合重组或联合邯郸市已经备案的风力(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分布式低风速风力(光伏)发电制氢储能示范,同步联动开展氢能供热技术试点示范。

3.相变储能。谋划建立以相变环保空调、相变移动能源车、相变极速散热纳米涂料、相变冷链运输车改装等为主要支撑项目的相变产业园。

4.谋划建设储能产业园。围绕打造完整储能产业链,明确园区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技术路径,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产业承载能力。突出储能产业招商,突出储能产业链招商,突出“取长补短、夯实基础、提升实力”储能项目招商,积极吸引储能电池基础材料制造商、国内外储能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及生产商来我市投资建厂或中试、产业化。重点对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过程所等国内大型央企、国家级科研院所来我市投资或进行战略合作,搭接储能产业链条。

(三)光伏光热产业

依托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技术优势,大力建设年产300MW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项目;依托邯郸市飞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制造企业,积极推进单晶硅及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结合邯矿集团等去产能企业的转型发展,谋划建设分布式光伏研究培训基地项目。推进河北珠峰仪器仪表设备有限公司太阳能高精度智能化跟踪系统和中高温综合利用技术等示范应用项目建设。

六、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一)氢能产业。

1.谋划建设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中心。依托河北省氢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核电安全系统消氢复合装置河北省工程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氢能源储运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动氢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创制氢能产业技术标准,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变革;推动氢能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扩散氢能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氢能新业态、新产业,促进氢能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开展氢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前沿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

2.谋划设立中国航天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邯郸分院。通过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建设成为集技术研发、项目中试、成果转化、孵化投资、创业服务、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与国内外氢能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

(二)储能产业。

1.谋划建设钛酸锂电池储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钛酸锂电池关键材料及工艺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依托,培育建设钛酸锂电池储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逐步建立钛酸锂储能应用技术标准体系,与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委员会联络,积极对接国际标准组织储能技术委员会(IECTC120),制定钛酸锂储能方面的应用技术标准,提前规避行业壁垒,减少早期入门技术障碍,为钛酸锂储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技术规范。先期介入并争取主导《储能系统设备及系统-术语》《储能系统设计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技术要求》《储能电站电池系统检修规程》等涉及钛酸锂储能方面的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2.探索开展新型储热储冷产业技术研发。密切跟踪国内外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研究高储能密度低保温成本储能技术、新概念储能技术(液体电池、镁基电池等)、基于超导磁和电化学的多功能全新混合储能技术,开发飞轮储能、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等物理储能技术,谋划发展超级电容储能等化学储能技术。开展相变储能技术及材料应用,重点在低温相变材料蓄冷技术和分布式应用、中温相变材料蓄热应用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高温相变材料用于工业余热和弃风弃光弃电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谋划实施相变环保空调、相变移动能源车、相变极速散热纳米涂料、相变冷链运输车改装等相变产业支撑项目。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微电网等项目开发和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

(三)光伏光热产业。

密切跟踪光热技术最新发展趋势,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中高温太阳能供热采暖、中高温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的研发。

七、政策措施

(一)组织落实、多方联动

在市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统筹协调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以及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二)优化配置、政策倾斜

全面落实国家、省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健全新能源财政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支持新能源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平台等项目,获得税收优惠。积极拓宽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完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机制。对生产首台(套)氢能、储能、光热装备企业列入《河北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公告目录(2018年第一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8年第1号公告)的产品投保综合保险,市本级财政配合省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对认定为国家级的氢能、储能、光热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先列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计划,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认定的氢能、储能、光热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性补助,整体迁入的氢能、储能、光热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享受省、市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给予补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支持政策,享受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制定氢能、储能、光热产业支持政策。

(三)设立基金、招商强基

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加大对氢能、储能、光热项目金融服务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储能、光热企业上市融资。落实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发挥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新型金融工具的助推孵化作用,支持初创型、成长型氢能、储能、光热企业发展。鼓励各类资本设立氢能产业基金及氢能、储能、光热创新创业基金,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积极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668号),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等专项资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谋划发起设立邯郸市氢能创业投资基金,以创业投资基金为纽带,吸引有科技成果的创业者来我市创业;吸引国内外同行及相关行业的企业来我市设立公司,实施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筑巢引凤、善用外智

氢能、储能、光热作为前沿产业,人才技术因素显得尤为突出。建立与新能源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长期联系,鼓励氢能、储能、光热等新能源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邯郸市及周边地区籍贯人才到邯郸市创新创业。创造条件解决专业人才住房,帮助其尽快在邯郸市安家。为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开辟绿色通道。利用邯郸市地处四省交界、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在不改变省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挂职引才、兼职引才(周末人才)、合作引才、以才引才等柔性引才方式为邯郸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在邯郸市实施氢能、储能、光热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在项目申请、税收、土地、奖励荣誉等方面给与优厚待遇。逐步建立开放型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欧盟、日本、韩国等氢能、储能、光热专业人才较为密集地区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和科技招商引智,通过共同建设氢能、储能、光热产业创新平台,聚集高端人才,为氢能、储能、光热产业发展发挥智力支撑的作用。

(五)宣传普及、扩大影响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邯郸市氢能、储能、光热产业现状与推广氢能、储能、光热新能源应用的重大意义。对氢能、储能、光热示范项目的运作模式、技术应用、运行管理、节能减排效果等成功经验进行积极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新能源应用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加强新能源应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积极承办或协办国际性、全国性氢能、储能、光热展会和高峰论坛,宣传区域优势、招商引资。

(六)创新模式、优化环境

积极引导和推动氢能、储能、光热新能源创新项目投资企业,不断创新氢能、储能、光热项目商业模式,及时总结成熟运维经验,并通过试点示范等方式予以推广。积极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围绕新能源和能源创新发展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思路、方式等,成立专业化的氢能、储能、光热招商团队,建立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和项目建设机制,突出氢能、储能、光热大项目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健全氢能、储能、光热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简政放权常态化机制,对列入规划的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为氢能、储能、光热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发展规划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应急产业具有公共性、市场性、预备性和复合性,虽使用“应急”二字,但基本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等领域。

应急产业是新兴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具有行业交叉特点,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信息、通信、物流等行业,以专用产品和服务为主。

安防产业是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发展安防应急产业,一举数得,既是社会发展和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需要,更是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邯发〔20196号),将安防应急产业作为邯郸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为实现全市安防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9-2025年。

一、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一)产业基础。

邯郸市是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工程第一批应用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和全国数字化工程综合示范城市。是科技部命名的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工信部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和(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功能材料)示范基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双金属复合管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色素生物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制造基地。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应急产业的先行者、领军者,国家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者,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骨干企业位于邯郸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拥有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和核电安全及消氢复合装置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其安防产品在军事、核电、金融、文物保护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数据传输办公终端获得国家保密局的保密资格认证,其产品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其红外热像装备在边防监控方面获得大量应用;河北工程大学拥有安防信息感知与处理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是河北省安防应急领域仅有的2家省级专业创新研发平台之一。

(二)比较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邯郸市是构建京津冀应急保障圈、河北省培育应急产业的战略要地。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安防应急产业三大聚集区之一。由于北京和天津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安全应用市场需求大,全国范围内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7个园区,有2个位于京津冀地区。2016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559号),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应急保障圈、提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水平、集中发展重点领域应急产品、创新应急产业服务模式等十大重点任务。

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市场辐射京津和济南市、郑州市、太原市3大省会生态生活圈。冀、晋、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共有长治市、聊城市、安阳市等13个城市,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人口逾5600万,邯郸市正好处在这些城市的中心位置。1985年,邯郸市作为发起者之一,与周边13个城市组建了中原经济协作区,并被确定为协作区市长联席会议办公室所在地。迄今为止,协作区市长联席会议已经召开了20多次,对推进中原四省区域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邯郸市还是四省交界区域唯一具有铁路交叉、公路交会、机场通航条件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辐射中原、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独特交通优势。邯郸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安防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腹地。

2.发展要素优势。

当前,安防应急产业正加速朝着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成套化“两高两化”方向发展。邯郸市在“云上邯郸”公共基础云平台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前瞻布局,为培育安防应急产业间协同发展、要素共享、打造安防应急产业生态圈创造了条件。全市高速传送、综合承载、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全光纤信息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基本建立,市本级大数据共享流通体系、大数据标准体系和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智能BI大数据云分析平台系统等多个重点物联网应用项目陆续落地。智慧城市建设是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邯郸市内部智慧化安防应急市场潜力巨大。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全市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包括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等省企业技术中心,晨光生物植物有效组分萃取分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钛酸锂电池、高纯特种气体、有机光电材料、核电安全工程等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安防信息感知与处理等省重点实验室、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承接转化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可以为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3.市场需求优势。

邯郸市经济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其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防控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重中之重,以高危行业为重点,以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工业行业以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燃气安全、消防和森林防火、特种设备、油气管道保护、民爆器材、矿产资源开发等在内的22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均离不开安防应急产业的支持,邯郸市当前和未来几年的安防应急产品需求十分旺盛且潜力巨大。

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方面,我国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对安防应急产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安防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安防应急市场已经开始释放,将安防应急产业培育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期待。

2014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明确提出,应急产业以满足应急管理的资源需求为导向,以提供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多个阶段所需的应急资源为核心,并以应急资源体系的核心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核心应急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建设,带动整个国家应急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国家应急资源的综合供给能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需求牵引,采用目录、清单等形式明确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应急产品和服务。适应突发事件应对需要,推进应急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特色化发展,引导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应急服务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应急服务,支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应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

2015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工信部联运行〔2015190号),确定了应急产业的4个领域、15个发展方向,并进一步细化到266项细分产品和服务(其中监测预警69项、预防防护49项、救援处置108项、应急服务40项)。

2017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运行〔2017153号),明确了2017-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培育和发展重点任务,推动应急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估算,2019年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环境监测与应急产品、应急指挥平台、防灾减灾装备、防汛抗旱器材、反恐装备、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规模。

(二)面临挑战。

虽然在国家和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市发展安防应急产业存在一些优势,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市安防应急产业起步较晚,加之周边地市竞争优势的潜在威胁,安防应急产业未来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少短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1.产业发展起步晚。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培育阶段,目前已有基础性企业主要是传统监测预警相关产品的企业,缺乏创新性方向主导的龙头企业。国内安防应急产业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市场壁垒,行业集中度较高,加之安防应急产业是一个多行业融合的产业领域,传统的安防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都在垂直的安防应急领域参与竞争,邯郸市与信息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发达的区域相比,竞争力略显不足。安防应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滞后于省内的唐山市、保定市和张家口市,未来的产业竞争在所难免。

2.专业性人才不足。虽然邯郸市在安防应急产业人才要素上有一定的储备和潜力,但整体上仍十分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整个行业来看,传统的安防应急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发展后的需求,其中技能型实践型人才储备尤为缺乏。安防应急产业的培育需要构筑起从研发到生产制造的产业链条,邯郸市亟需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3.创新能力待提升。邯郸市安防应急现有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水平,同质化、低价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安防应急技术和产品尚需进一步提高。已建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创新服务能力普遍较弱,行业间的科技合作开发以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还不够,特别是许多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协作攻关偏少。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服务面窄,服务能力弱。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邯郸市培育发展安防应急产业大有可为,但发展过程需循序渐进、补齐短板、梯次突破。

三、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需求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原则,以突破安防应急产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重点,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动力,不断优化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生态,集中发展重点领域应急产品,探索创新安防应急产业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安防应急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注重安防应急产业和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激活市场活力,依靠市场的力量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完善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营造安防应急产业良好发展生态,通过深化改革,调动市场主体发展安防应急产业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顺应安防应急行业发展趋势,依托骨干企业的技术产品基础和安防应急领域市场需求,聚焦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应急服务等安防应急产业的四大领域,打造具有邯郸特色的安防应急产业发展模式。

——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立足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及在产业基础、科研力量、资源状况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瞄准产业发展短板,以人才、项目、企业、园区、标准为支撑,推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实施引才引智引商、项目创新示范、领军企业培育等专项工程,全面提升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在国内安防应急产业格局中的话语权。

——创新驱动,需求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安防应急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创新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市场潜力大、产业影响范围广和竞争力强的技术和产品,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提升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总体目标

经过5年左右的孵化和培育,力争到2025年,全市安防应急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应急服务能力、产品配套能力显著提高,安防应急产业体系雏形基本形成,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立足邯郸市、面向中原经济区、服务河北省、辐射京津冀的安防应急产业基地基本建立。其中,2020年实现产值达到50亿元,全市安防应急产业雏形初步建立,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安防应急产品服务体系;2022年实现产值85亿元,成为华北地区领先的安防应急产品服务基地;202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全市安防应急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国内行业影响力的安防应急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

四、发展领域

(一)监测预警方向

重点发展危险品监测预警及防护产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技术与装备、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矿山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火灾防护产品、物联网安防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等。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应用和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产品出入口控制防范系统应用。

1.危险品监测预警及防护产品。

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在高能化学、密闭空间生命维持、核生化集体防护等领域,建设多平台军工防务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大型试验设施和军用净化防护材料生产线;针对机场、海关、大型活动等安保反恐监测需求,开发移动监测技术与装备,研制基于融合式探测技术的车辆反恐监测系统,在车辆缓慢通过时实现对爆炸物、毒品、毒剂、危险器械等的在线监测和报警,建设组装生产线及测试平台,实现产业化;针对煤矿、矿山安防需求,开发新一代智能化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实现产业化;在核电生产安防领域,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核电安全系统消氢复合装置河北省工程实验室为技术支撑,实现核电消氢和测氢安全设备型号多样化和标准化,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并走向海外。

2.信息安全数据终端产业化。

依托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基础,顺应信息安全的市场需求,针对数据传输终端(如复印机、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信息安全防护短板,围绕安全增强型复印机、安全增强型打印机、安全增强型笔记本电脑等三大板块,组建信息安全数据终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丰富工业设计创意,提高终端运行速度,提升软件支撑能力,相关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2025年达到20万台信息安全数据终端生产能力。

3.智能安全危化品储运装备。

与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邯郸市布局建设应急救援板块。加快其在邯子公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北斗导航系统技术开发的智能化危化品物流储运装备产业化步伐,移动加注车、移动加气车、移动检测车等天然气非管网储运应急装备实现系列化,同步谋划建设危化品运营应急管控平台,开展危化品运营管控应急服务。

4.水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

发挥河北工程大学专业学科优势,针对重大水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的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城市暴雨过程和成灾机理、高性能高分辨高精度雨洪模拟、互动式公众大数据挖掘、高性能水动力计算模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区域、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水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以河北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研发COD、氨氮、总磷、总氮、各类重金属、氰化物、挥发酚等水质在线分析仪器、环境监控整体式标准化站房及其配套设备、远程智能管理系统;集成式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微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VOCs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基于物联网-云控制技术的水质分析平台、用于水生物毒性检测的应急水质检测车、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应急气体检测车等。

5.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应用。

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煤矿智能化工程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联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河北工程大学等,融合激光、红外、LORA5G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研发高精度智能矿用系列传感器,建立煤矿井下人、机、环全方位安全感知系统,结合煤矿实际生产环境,开展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固定和移动相结合、井巷传播和透地传播相结合的煤矿综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完成高效可靠的矿山数据传输网络;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完成集感知、数据通信、人工智能为一体的矿山智能安全预警系统,建成煤炭行业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矿山技术研发基地。

6.物联网安防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

培育发展采用物联网、北斗导航、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安防应急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新模式。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构建智慧视频图像感知系统(包括红外前端装备、黑光夜视前端装备、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光纤传输装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智能图像侦查系统(视频浓缩摘要、视频检索、案件管理、串并案分析、时空分析、案情研判、行为轨迹标注、线索管理、车牌车标识别、人脸重建、三维空间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增强)、智慧管网(泄露堵塞监测、定位报警)、智慧管廊等智慧城市产业链。依托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光纤惯性器件(光纤陀螺、激光陀螺、光纤加速度计)、视觉感知器件(红外热像仪、激光夜视仪)、气体感知器件(瓦斯、防辐射、表面声波、离子迁移谱等各类传感器)等。

7.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应用。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交通、桥梁、燃气管网、供水管网、供热、电网、综合管廊、电梯),建设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电网、智慧水网、智慧气网及“互联网+井盖”“互联网+气瓶”“互联网+电梯”等,并以此为基础,依据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资源共享、集约建设的原则,打造邯郸市城市生命线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综合支撑平台,做到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监控、全面预警和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运行透明化、管理精细化、保障主动化。谋划建设城市桥梁安全运行健康诊断系统、燃气管网地下空间安全监测系统、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排水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热力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等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反应管理系统平台,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开展示范应用。

8.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预警系统应用。

进一步丰富“雪亮工程”的系统服务功能、接入范围,逐步实现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智能化、高清化;在车站、机场、校园、大型商场、重要机关、金融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推广应用视频人脸检索系统,建设出入口控制防范系统和防爆安全检查系统;推广应用停车场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对进、出停车场车辆的自动登录、监控和管理等。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安防技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设“平安城市”。补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短板,强化突发公共卫生疫情监测中心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二)预防防护方向。

重点发展个体防护产品、家用应急防护产品、特殊应急防护产品和火灾防护产品等。

1.个体防护产品。

发挥邯郸恒永防护洁净用品有限公司空气过滤材料技术优势,提高抗菌、防尘口罩等呼吸防护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性能品质,研发生产高性能连体防护服及发帽、手套等身体防护产品。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在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发展模拟高原环境的面罩式贫氧训练系统及单人便携式(充气帐篷式)、低氧运动器械、高氧/低氧模拟环境运动舱系统、新型冰雪运动用纺织材料及隔热、阻燃、绝缘、防静电、防尘、防穿刺等运动员身体防护产品。开发制造复合化空气净化(多污染物协同净化技术)、智能化空气净化、差别化空气净化(家居型、车载型、桌面型、大中型、船用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等空气净化设备等。

2.家用应急防护产品。

顺应生命健康产业新态势和全民健康新消费需求,围绕养生保健、运动康复等领域,开发医用制氧设备、家用(便携)制氧设备、家(商)用直饮富氢水机、特殊场合保健养生设备等。谋划引进应急食品、应急急救用品、自救工具、求救工具、自救呼吸器、应急包、家用燃气火灾探测报警器、逃生绳等家用应急防护生产国内领军企业来邯郸市建立产品制造基地,满足以家庭为单元对防灾减灾产品的市场需求。

3.特殊应急防护产品。

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为依托,针对国产大型客机需求,研制开发飞机旅客服务单元用化学氧气发生器,满足SAE相关标准要求,在目前军工生产线基础上进行改造,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取代进口、实现国产化。发挥军工技术积累,研制新一代智能化煤矿及非煤矿山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

4.火灾防护产品。

以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技术积累为基础,研制开发长效阻燃制品、不燃和难燃建筑外防火保温涂料、饰面型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混凝土结构防火封堵涂料等。扩大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的电力防污闪涂料生产规模。培育发展具有保温、隔热、储热、除潮、抑菌等功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鼓励研发生产高性能建筑保温装饰一体化材料等。

(三)救援处置方向

重点发展应急电源、应急净水保障、应急燃气保障等现场保障产品以及应急指挥产品、抢险救援装备等。

1.现场保障产品。

应急电源保障设备。主要依托河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和技术优势,研制开发移动式35kV应急变电站等移动供电设备;发挥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钛酸锂电池关键材料及工艺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技术优势,围绕微米级钛酸锂材料和储能电池、亚微米级钛酸锂材料和储能电池、钛酸锂动力电池储能梯次化应用、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储能式应急电源保障装备、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等,建设钛酸锂储能全产业链,打造技术国际领先、规模世界最大的储能产业高地。研制开发低温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便携式钛酸锂应急电源,积极开发国防、军事设施应用场景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应急电源、备用电源储能设施,努力实现“民参军”。

应急净水保障设备。主要依托河北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便携式智能水质检测设备,并引进北京海德能水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净水保障领域知名企业,来邯郸市建立生产基地,形成涵盖水质检测设备、净水处理设备、移动净水保障车辆等为一体的应急净水产业集群。

应急燃气保障设备。依托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天然气LNG储运加装应急装备制造、CNG长管拖车储运加装应急装备、CNG移动撬装式管束式加气装置、CNG移动能源车、LNG移动加注车、LNG移动加注撬、L-CNG撬装式加注站等天然气应急能源装备。

2.应急指挥产品。

以河北三丰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林植保无人机、警用消防无人机、环保监测无人机的应用开发为基础,开发无线应急多媒体指挥决策系统和应急指挥遥感影像应用服务平台。利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河北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针对应急水质检测、应急气体检测的彩虹无人机环境影像载荷动态监控和通信载荷应急通信保障应急管理平台和环境应急事件决策指挥车。

3.抢险救援装备。

消防机器人。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在开发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基础上,来邯郸市布局开发灭火机器人、排烟机器人、侦察机器人、照明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消防类机器人生产基地,占领中原经济区市场。

城市消防产品。围绕城市消防急需的登高平台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等重点产品,谋划引进北京中卓时代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等国内从事抢险救援装备的龙头企业,利用邯郸市高品质金属材料产品优势,发展抢险救援装备车辆底盘,并来邯布局发展智能化高机动应急救援消防系列装备及上装配套产品。

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主要依托邯郸中铁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的产品、市场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铁路公路架梁施工专用装备,不断拓展公铁两用架桥机、铺轨机、架铺机、提梁机、轮胎式运梁车等公路、铁路架梁施工抢险设备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四)应急服务方向。

利用邯郸市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发展应急服务,逐步提升邯郸市在应急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促进和释放其他应急产业方向的发展潜力。

1.应急物流服务。

逐步健全应急产品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管理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专用产品能充足到位。建立大数据应急信息服务平台,谋划建设国家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提高应急产品物流效率,逐步形成防范和处置区域性应急突发事件的减灾储备和应急服务体系。

2.消防安全服务。

重点围绕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产品与工程质量检测、电气系统安全检测等,培育发展消防安全咨询服务业。

3.应急培训服务。

依托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谋划建设综合性应急培训体验基地。立足邯郸市,辐射河北省与中原地区,主要围绕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企事业单位安全培训、社会公众安全体验教育、应急产品展示等,开展应急培训体验,增强大众应急安全意识,提升居民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也推动安防应急产品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同时,通过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应急培训体验基地,形成应急培训体验领域IP,后期可以开展应急培训场馆、安全体验场馆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管理输出业务。加大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储备建设,重视流行病学人才培养,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发生时做好监测报告、社区防控,应急处置。

五、发展路径

(一)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基金)对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安防应急产业领域科研平台体系建设。鼓励本地骨干企业联合安防应急领域专业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资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安防应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建设安防应急工程研究中心,积极研发安防应急产业新技术、新装备。加强安防应急公共技术平台、产业支撑平台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产品认证、专利保护等专业创新活动服务。支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核电安全及消氢复合装置省工程实验室申报创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筹备建设钛酸锂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及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煤矿智能化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河北工程大学安防信息感知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安防应急领域相关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河北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在邯建设彩虹无人机环境影像载荷动态监控应急管理平台、环境应急事件决策指挥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引进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和应急服务领域国内领军企业来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二)加快骨干企业发展和培育成长性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品牌经营等方式进入应急产业领域,支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等有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加快发展。发挥安防应急产业优势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促进安防应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促进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安防应急领域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培育一批配套协作关系密切、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成长、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型中小安防应急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引进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和应急服务领域国内领军企业来邯建设生产制造基地。

(三)促进安防应急产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邯郸市央企省企资源聚集、工业门类齐全、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全市安防应急产业发展水平。以建设中船(邯郸)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为契机,推进应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支持军工安防应急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搭建安防应急产业军民对接平台,加快非涉密军用安防应急技术民用化进程,促进安防应急产业领域军转民技术开发应用、军用与民用技术双向有效利用和顺畅转移,实现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武安市新能源产业园等为载体,加快相关行业在安防应急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鼓励本地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安防应急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服务理念,加快技术加工转化,促进企业向安防应急产业拓展。

(四)拓展安防应急产品服务消费市场。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目录清单等形式明确安防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安防应急产品和服务,推进安防应急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激发单位、家庭、个人在逃生、避险、防护、自救互救等方面对安防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高层建筑、学校、公共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安防应急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推动安防应急设施设备装备与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利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首台(套)安防应急专用设备和重大应急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五)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全市应急监测与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产品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应急产品、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信息管理平台,提升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信息共享能力。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省级储备和优势企业现有能力与资源,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基地、市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专用产品能充足到位,提高应急产品物流效率,以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建设带动相关应急产业发展。

(六)创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联运行〔2015227号)确定的标准,在产业规模(综合类示范基地年产值不低于60亿元,专业类示范基地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创新能力、应急保障(综合类具备为周边2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提供应急保障能力)、企业发展、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投融资、仓储物流等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好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基础优势、技术优势,引进一批安防应急产业主机或配套企业,延伸、完善全市安防应急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主机带动配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应急产业体系。以此为基础,适时申报创建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

联席会议。市政府建立安防应急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安防应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中的突出问题,统筹整合各部门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安防应急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专家委员会。研究设立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由市政府聘请国内安防应急产业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支撑,为职能部门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指导。

运行监测。逐步建立安防应急产业统计制度,加强行业运行的预测预警、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安防应急产业发展动态。

(二)创新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制度建设,汇聚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全面营造有利于安防应急产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贯彻落实《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十八条政策措施的通知》(邯政字〔201911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放管结合,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安防应急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又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放宽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范围,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发创新动能。

(三)加大财税扶持

将安防应急产业纳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安防应急产业投入。对列入国家和省应急产品目录的企业、项目积极支持其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对安防应急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予以重点支持;建立基金项目库,重点扶持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应急服务等领域的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企业兼并重组等,积极争取京津冀产业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支持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等。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凡是符合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市应急配置标准的安防应急新产品,予以重点推广应用,扶持企业走过初创、打开市场。

(四)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产业政策、资质好、管理规范的安防应急产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实现直接融资。加大产融信息对接力度,建立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防应急产业重点领域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重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进口替代和成套设备出口的信贷支持,积极扶持“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对安防应急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五)优化发展生态。

加快构建支撑安防应急产业新企业、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生态系统,合力推动安防应急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政府、企业、社会各界携手当好“园丁”,让安防应急产业之树茁壮成长,使其早日成为支撑邯郸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因”和“顶梁柱”。加强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积极支持安防应急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兼并重组等,在用地、用电、用水等生产要素供给及通信、交通运输、环评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做好跟踪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安防应急产业孵化器、创客空间,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建设邯郸安防应急产业园“一园两区”,为安防应急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平台载体,打造邯郸市安防应急“生态圈”。

(六)扩大开放合作

坚持内外需并重、引资与引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扩大国内外技术、人才、产业、投资等战略合作,努力拓展安防应急产业的发展空间。紧盯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产业链布局重构,充分发挥邯郸市区位优势,引进安防应急产业战略投资,开展技术引进与合作研发,快速融入安防产业链条,找到突破口,培育安防产业集群。坚持多元化开放合作策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七)壮大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邯郸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以及有关机构的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鼓励安防应急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来邯郸市创新创业。加大对安防应急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力度,组织青年骨干人才和主管部门中层干部赴发达地区开展专题培训,鼓励高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培养、订单式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安防应急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活配套服务,构建人才“引得进、留得下、能干事”的创新创业环境。

 

 

 

邯郸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成长性好、带动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等特征,主要聚焦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产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及新型信息技术服务、虚拟现实、新型显示、智能家居等应用服务领域。电子信息产业是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一代信息网络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泛指以IP技术为核心,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号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网络应用和电信服务的综合业务体系。下一代信息网络以高速光纤宽带、5GIPv6和卫星通信等为技术演进方向,并为电子信息产业其他细分领域提供基础支撑。

根据《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邯发〔20196号),将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作为邯郸市未来产业培育,为实现全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9-2025年。

一、产业趋势和发展机遇

(一)产业趋势。

从发展趋势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先进计算、高速互联、智能感知等技术领域创新方兴未艾,类脑计算、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乃至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技术及应用创新层出不穷。面向未来的新技术体系正在加速建立,竞争的焦点从单一产品的竞争转变为技术产品体系和生态体系的竞争。伴随网络化、融合化和体系化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领域技术与产品形态正不断创新发展,新一阶段的技术和产业演进脉络日渐清晰,并不断产生新的平台、新的模式。近几年,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并购整合规模、频度、范围屡创新高。半导体产业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垂直整合产业生态链中的稀缺资源和关键要素,全力打造自身在产业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谷歌、苹果、Facebook等公司持续并购大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应用开发、平台服务等公司,传统设备、软件巨头水平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资源,纷纷抢占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先机。

从市场趋势看,互联网逐步成为人们社会交往、自我展现、获取信息、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生活空间。互联网及大数据正驱动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协同互动转变,社会治理模式正从依靠决策者进行判断,发展到依靠海量数据进行精确引导。随着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与企业生态链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对于提高运营效率、改进管理方式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对企业用户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也在不断扩大。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直接带动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世界中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将全部建筑在5G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5G初期,光纤光缆、基站设备、射频天线、光通信模块存在着巨大需求。20205G正式商用后,5G手机、高清电视、VR眼镜等新型终端设备肯定会蓬勃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都会逐步实现。

从技术趋势看,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总趋势将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高速度大容量、集成化和平台化、智能化、虚拟计算、5G通信技术、遥感和传感技术、智能终端、以人为本、信息安全、两化融合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城市等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接入主体的变化,将对网络的技术创新、应用形态以及服务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全球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预计将会在未来频现跨界融合,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原创科技及产品创新的领导者、以亚洲地区为代表的具有增长潜力的消费者,以及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自动化生产、机器人、硬件方面的技术储备者,这三者结合,围绕着实体经济的智能化,将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方面产生巨大的增量。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将会诞生一批新的成长性电子信息技术龙头企业。

(二)发展机遇。

1.国际方面。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纷纷加速战略布局,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美国2016年至2018年接连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机械智能国家战略报告》《政府技术现代化法案》等多项政策文件,提出了在先进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德国公布“信息和通讯技术2020—为创新而科研”研究计划;法国2017年发布《法国人工智能战略》;英国2018年先后推出《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下一代移动技术:英国5G战略》及《英国数字化战略》,旨在塑造领先的数字化经济,确保英国在信息技术领域优势地位;日本2017年出台《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7》,重点实施“超智能社会5.0”战略等。

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8-2019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测分析,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行业应用渗透率明显提升,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0.9万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2.3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全球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2510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6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以上。

2.国内方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战略决策部署。20171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提出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占GDP的三分之一。据测算,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超过35%,到203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此外,《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描绘了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步走”目标:即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3号)提出以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为使命,加快建立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412号)提出,到2020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提出,要加快发展云计算,打造信息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云计算关键技术,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云计算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健全,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648号)提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48太比特/秒(Tbps),建成四大国际信息通道,连接太平洋、中东欧、西非北非、东南亚、中亚、印巴缅俄等国家和地区,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3.省内方面。《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字〔2016146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大数据与物联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通信和导航、汽车电子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冀政发〔20183)进一步提出,按照“河北有基础、整合资源有条件、未来发展有市场、符合产业技术演进趋势”的原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和领域,选择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10个领域,作为未来三年主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跃升。其中,大数据与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相关信息服务业以及与物联网感知功能、通信功能、电源管理等密切相关的制造业、运营业;信息技术制造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网络设备及终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硬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高端软件、消费电子等领域;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智能控制、感知与认知、智能硬件等领域。智能装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包括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领域。

二、产业基础和面临挑战

(一)产业基础。

1.产业概况。

邯郸市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早在2001年就被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2002年又被列为全国数字化工程综合示范城市。凭借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先后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十佳城市、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为促进全市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陆续出台了《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邯郸经济“升级版”的意见》(邯发〔20156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的通知》(邯政字〔20169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邯政字〔201623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邯政字〔201746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邯政办字〔201881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邯政办字〔201773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邯政办字〔201883号)等一系列规划、意见和相关政策措施。

2015-2018年,全市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6%,增长速度和产值连年位居河北省前列。全市现有企业36家,201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23.5亿元,同比增长27.96%2019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际完成2886亿元,同比增长17.8%。全市以智能装备制造、智能仓配物流、卫星导航应用、纯电动城市客车等产品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厂(车间)达到近30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气体产业化项目、魏县聚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吨量子点显示材料产业化项目、河北华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OLED新型电子发光材料项目、深圳市中擎创科技有限公司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邯郸市通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纳米半导体等多个电子信息类重点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投产或开工建设。全市以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移动办公、互联网金融、远程医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已经深入融合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产业现状。

高速增长态势良好。2015-2018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9%32.8%24.2%37.44%,增速分别为13%22.5%70.6%29.3%2018年,以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的35.7%)为代表的电子信息骨干企业,拉动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2018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比上一年同期递增192%,全省排名第一,同时反映各通信企业业务收入的数据同比降幅4.2%,电信业务资费降幅达60%。邯郸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960G,对全市信息化建设和建设高速互联网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网络资源保障。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大规模建设光纤网络,实现了光网城市,全市物联网建设实现城市和县城等地域全覆盖,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启动。

“互联网+”行动效果凸显。“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2018年全省排名第一。“互联网+智慧交通”实现市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自动化、路况监控区域化、网络通信实时化,普通干路网逐步实现“可视、可测、可控”的发展目标。“互联网+文化旅游”实现全市所有3A级以上景区免费WIFI、网上预定、移动支付、电子票入园、景区地图导航、自助式导游等功能全覆盖,景区画面实时展现和景区游览人数、天气状况等数据实时监测,在线旅游消费占景区门票收入的比例达到20%以上。“互联网+民生服务”相继组建了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三大基本数据库,为发展智慧医疗、智能养老和便民服务新业态创造了条件。“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公益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经营性服务,以及求医问药、水电气话费代缴等便民服务的在线化。

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相继跨入信息化建设行列,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类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市场竞争、客户服务等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应用已基本得到普及,三维创新设计、产品结构分析、数字化工艺设计等系统不断升级,集成了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环节的ERP系统已在大多数企业上线运行,“两化融合”正在向高度和深度方向发展。依托邯郸云计算中心资源和“企业上云”工程的实施,2018年底,工业企业上云数量达到120家。

3.骨干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66年,是集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主要从事高纯电子气体、高能化学、制氢及氢能源的开发、精细化工、辐射探测、环境工程、气体分析、工控节能、核电安全、空气净化、医用制氧等方面的专业研究设计。全所现有职工16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800多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280多名。建所以来完成科研项目5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0余项;列入国家重大装备专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40多项;拥有国家专利100多项。该所以研究开发和生产电子气体及化学品为主导,从事电子气体的研制和生产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电子气体的研发生产基地,是科技部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特种电子气体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主承担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三氟化氮气体纯度达到99.995%以上,产能已经达到8400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区,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其中民品销售收入占比82%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3年,注册资本金3.8亿元,总资产30多亿元,现有职工20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高级职称的260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18人。形成了光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数学建模、软件设计、机器视觉、光学导航、化学和特种工艺等十大优势专业,拥有各种专利302项,其中发明专利182项。产品涵盖军工产品、军民融合产业两大领域,其中军品形成了精确制导产品、显控台、火控设备、光电设备、光学导航产品等五大系列型号;军民融合产业形成了办公自动化耗材、信息安全、新材料、精工和光电产业等五大板块。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元,其中民品销售收入占比75%

邯郸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光科技主要业务是静电成像OPC光导鼓和墨粉,拥有OPC光导鼓全自动生产线9条,生产14个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OPC光导鼓,在国内OPC光导鼓生产企业中位于第一,约占国内总产量的37%2015年全球OPC光导鼓出货量4.45亿支。汉光科技生产的OPC光导鼓占国际产量的5.42%,到2018年已达到大约9%。其全资子公司邯郸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有限公司拥有机械法墨粉生产线11条,生产6个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墨粉,产能20000吨,稳居国内墨粉企业第一名,2018年占国内总产量的60%,占国际总产量的8.7%。与中科院合作,开发了悬浮聚合四色彩粉项目(四色包括红、黄、蓝、黑),并建设了国内首条彩色墨粉中试生产线,产能30吨,四条线建设完备后,年产能可达120吨,市场售价每吨20万左右。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0亿元,总占地738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12条生产线,年产能500万台套,是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高端、最先进的空调生产基地,也是华北最大的白色家电基地。2018年实现产值87亿元,加上配套商产值达到了100亿元。下一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确定加快实施产能提升工程,再投资20亿元将年产能提升至1000万台套。

(二)面临挑战。

1.产业起步较晚,同质竞争加剧。

邯郸市是一个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城市,钢铁、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多年来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无论是对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对GDP的贡献率均一直处于高位,客观上导致对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关注角度不广、推进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提上议事日程较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以往粗放型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造发展一批新型产业形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目标。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主导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滞后,发展过程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全国各地地方政府在选择重点培育的方向时,难以预见未来可能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方向,实践中就往往将上级政府确定的新兴产业方向移植过来,这势必造成新兴产业在发展之初就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风险。依托1-2个辖区内现有企业,就提出要打造产业集群的现象比比皆是,并在土地、税收、人才、创新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相似政策,也导致产业政策扁平化,进一步加剧了城市间产业的同构和恶性竞争。在“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GDP考核压力下,城市间产业竞争愈演愈烈,“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真实反映了各地招商引资的热情。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争先恐后上马“五小”企业,到当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争夺,无不诠释了产业日益同构下城市间产业竞争的加剧。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市场壁垒,行业集中度较高,邯郸市与这些区域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全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滞后于省内的廊坊市、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未来的产业竞争在所难免。

2.产业规模较小,配套能力弱。

全市电子信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形成大气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少,配套环境条件不完善,配套能力弱。现有电子信息企业中,除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外,其余规模均较小。产业配套方面,无论是电子整机企业、智能终端企业,或是机器人制造、物联网企业,配套零部件来源均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还有部分在海外。在邯郸市乃至整个河北省均缺乏上、下游企业的配套支撑,长距离的运输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导致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同时,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引进项目的先进性与本地原生工业实力、技术储备、人力资源相对薄弱形成明显反差,企业关联度低、龙头带动力较弱,以重大项目为核心的产业配套体系尚未建成,更多的核心企业是以单点形式存在,上下游延伸不够。

3.高端和专业性人才不足。

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发展的根基是人才,仅仅依靠资本投资并不能弥补领军人才、平台级企业缺失等核心问题。整体上看,传统的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其中技能型实践型人才储备尤为缺乏。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的培育需要构筑起从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产品到示范应用的产业链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亟需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和雄安新区的建设进程加快,北京市、天津市、雄安新区等地政策优惠和人才聚集,“虹吸效应”十分明显,我市在招引高层次人才方面,特别是招引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信息技术人才方面面临新的竞争因素。

4.新业态发展态势不活跃。

在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全市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新业态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缺乏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新兴业态的大企业,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基于电子信息与网络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生态等方面能力不足。受市场总体需求不足、供应链上下游拉动力弱的影响,部分制造企业减产、停工、后续开发投资力度不足,包括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投资,直接影响了高端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发展迟缓。

5.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高。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被更加详细地记录下来。尽管数据规模已足够庞大,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的价值,还是要面对数据开放和流通的挑战。只有结合多源头数据的跨域分析才能提炼出更完整的知识和更可靠的规律,才能真正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金融保险、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及制造业等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部门及行业间存在垄断和壁垒,互不相通,致使数据使用效率低下;大数据开放与共享面临法律支撑不足、行业标准缺乏问题。特别是在民生服务领域的金融数据、教育数据、交通数据、能源数据、医疗数据、政府投资数据、农业数据等政府数据开放方面,降低全社会的数据获取成本并起到显著的社会示范效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此外,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孤立、分散、更新不及时、可利用价值不高,难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壁垒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邯郸市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前景值得期待,但发展过程将呈现技术跟进、产业促进、梯次推进、示范引领、规模突破的差异化特征。

三、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为核心,以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构建“5G网络+公共支撑平台+物联网+智慧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的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生态,将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作为邯郸市未来主导产业培育,并以此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创新引领的核心作用,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提升电子信息和网络创新活跃度和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硬件与软件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发新型智能产品,推进传统产品智能化升级,推广智能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以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所需技术、产品为引领,实现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与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坚持龙头带动。鼓励技术优势企业来邯布局发展,通过企业创新、区域创新、协同创新,培育掌握核心技术和与本地企业协同度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坚持优化布局。结合产业基础,打造电子信息和网络重点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资金、人才、创新平台等要素、政策向重点园区集中,提升园区对项目、对企业的承载能力。

(二)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

2020年,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发展成为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到2022年,发展成为在部分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先导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到2025年,成为具有国内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到2025年,完成引进5家以上电子信息和网络领域龙头企业,集聚100家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建成3-5个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将邯郸市打造成为具有国内行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与网络产业基地。

2.平台载体。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掌握一批电子信息与网络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建设10家以上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数字化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终端、传感器及电子元器件、智能家电等领域,建设2-3个产业链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园区,培育百家亿元企业集群。

四、发展领域和实施路径

(一)发展领域。

1.数字化终端设备制造。

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数字化智能终端、基于4G/5G通信应用智能移动终端、家居智能终端、数字会议桌面智能终端、金融智能终端、不同应用场景物联网嵌入式数字化终端、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终端、防爆式矿山用智能终端、数字化集群调度终端,以及用户光缆终端盒、便民智能终端机等。支持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等领域行业内骨干企业来邯进行数字化终端产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

2.信息安全终端制造。

依托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基础,顺应信息安全的市场需求,针对数据传输终端(如复印机、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信息安全防护短板,围绕安全增强型复印机、安全增强型打印机、安全增强型笔记本电脑等三大板块,组建信息安全数据终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丰富工业设计创意,提高终端运行速度,提升软件支撑能力,相关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2025年达到20万台。

3.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

依托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光电产品应用领域需求,突出发展光纤惯性器件(光纤陀螺、激光陀螺、光纤加速度计)、视觉感知器件(红外热像仪、激光夜视仪)、气体感知器件(瓦斯、防辐射、表面声波、离子迁移谱等各类传感器)和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集成化传感节点设备,有源RFID标签及读写机具等,打造新一代智能光电感知系统与核心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发展医用神经生理监测电极等医疗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器件、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电子专用测量仪器、广播电视前端制播设备等电子元器件制造。

4.关键电子材料制造。

重点发展静电成像材料(有机光导鼓、墨粉、彩粉),锂离子电池材料(三元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和隔膜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电子气体、靶材、光刻胶、抛光液、研磨液)、新型显示功能材料(高性能OLED中间体、量子点系列材料)等。打造汉光新兴产业园,推进有机光导鼓、墨粉、彩粉等静电成像材料规模化,建成全国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以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发展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氘气、三氟甲磺酸和其它烷类气体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电子特种气体材料,打造全国唯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支持河北华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OLED中间体材料和魏县聚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量子点显示材料等新型电子发光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5.人工智能。

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增材制造材料及装备、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无人飞行器、工业控制软件及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信息安全和视频监控芯片、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等。鼓励引进高等院校研发团队来邯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可感知、可计算、可交互的新型智能装备和产品。

6.物联网。

重点发展智慧城市技术设备,构建智慧视频图像感知系统(包括红外前端装备、黑光夜视前端装备、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光纤传输装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智能图像侦查系统(视频浓缩摘要、视频检索、案件管理、串并案分析、时空分析、案情研判、行为轨迹标注、线索管理、车牌车标识别、人脸重建、三维空间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增强)、智慧管网(泄露堵塞监测、定位报警)、智慧管廊等智慧城市产业链。围绕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引进安防电子、交通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等领域行业内骨干企业来邯进行优势物联网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邯郸市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为引领,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现代物流、行业应用、企业应用、惠民应用等方面的示范工程。

7.智能家电。

顺应家用电器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发展方向,运用微处理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智能化技术,研发生产新一代能够自动感知住宅空间状态、家电自身状态、家电服务状态、能够自动控制及接收用户远程控制命令、具有开放性能和兼容性能的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和智能终端,促进传统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产业创新和升级,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发展控制类微电机、微型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微型伺服电机和微型步进电机等智能家电配套高端电子器件。

8.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信息服务。

推进大数据共享利用,鼓励数据开发、应用、交易等新兴信息产业发展,打造面向四省交界区域的金融服务、车联网服务、大健康、旅游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在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保护等领域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培育数据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深化大数据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物流等多领域应用。建设“云上邯郸”,加快构建政务管理云平台、企业服务云平台、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行业服务云平台等公共服务云平台等。

(二)实施路径。

1.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推动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自主开发型、国际合作型、国内合作型、消化吸收型、技术(系统)集成型等各类科技成果,科学分析其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多维度、系统化、集成化地去解决,充分利用国家、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可复制政策,充分吸收兄弟省市成功经验,着力解决好改革驱动、政策推动、主体主动、市场带动、社会联动等问题,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法治保障,引进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成果在邯加快转化。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在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数字化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终端、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开展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鼓励和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强化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应用转化力度。支持企业建立各类技术研究中心与试验测试平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成果转让、购买和委托开发。引导企业重视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对参与国家产品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奖励。

优化创新要素环境。以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为突破,以数字化智能终端整机组装制造为基础,以物联网产业为支撑,与软件开发、大数据实现联动发展,完善创新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引、金融服务、交通物流、工业云的横向配套环节,实现全市区域内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链发展要素优化。

以产业培养人才。以重点产业、项目为依托,培养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高技能人才。以平台集聚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院士与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加快领军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鼓励各类产学研合作形式的发展,实现人才双向交流。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院所、产业园区、企业总部合作,通过引进或共建研发机构、建设院士工作站等形式,转化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下一代信息网络科技成果,集聚一批信息技术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推动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共享。以中船(邯郸)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对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创新项目落地、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军民融合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等军民融合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军民融合机制、理念和发展模式创新。支持军工企业电子信息和网络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率先在邯郸市转化、中试和产业化。

2.引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构建和延伸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链。

围绕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重点领域,紧盯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引进龙头企业、互补企业、关联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集聚发展格局。进一步鼓励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和服务企业在我市投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发展供应链、配套设施、物流、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产业。推动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要素资源逐渐集中、上下游配套逐渐完善的良好局面。

补链强基,实施全产业链招引。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大产业链基础环节,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紧盯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通过市场、资金、平台、服务吸引龙头企业、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以及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实现重点企业、重要产品的邯郸制造。

积极吸引国内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企业落地邯郸市,打造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领军企业。同时,完善创业孵化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电子信息和网络中小微企业。

3.推动数字经济重点型态发展,拓宽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渠道和空间。

资源型数字经济。以邯郸云计算中心为平台,依托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超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发展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数据即服务等云计算服务,发展数据存储、应用承载、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大数据分析、建模与可视化等服务。发展数据资产评估、大数据征信、大数据融资等相关配套服务。

技术型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化终端设备制造、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人工智能等项目建设,与中科院及中科院沈阳分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谋划实施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曲周县、武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峰峰矿区、武安市、邱县、魏县谋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数字化终端产业转移。

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农业农村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服务等数字农业。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矿井等建设,加快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提升传统行业企业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

服务型数字经济。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健康等服务业,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谋划建设数字公园、VR主题公园等智慧公园的建设。发展“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等,谋划建设智慧医疗云平台、医药健康科技园、互联网医院等项目。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金融云、信用云建设,发展网络金融、网络股权众筹、互联网信贷等新金融产品。以物流云建设为纽带,加快推进信息化物流园区、智能公路港、智慧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实现货源、车辆、仓储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交易。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共享、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积极发展社区电商、行业电商、跨境电商等。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出版、数字博物馆等。

4.推进邯郸市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电子信息和网络示范工程及试点应用。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化、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水平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体系、创新活跃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城市管理、惠民服务、产业发展四大领域服务能力。在智慧治安(“雪亮工程”)、智慧扶贫、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提升惠民服务能力方面,在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房管、智慧信用、智慧气象、智慧环保等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方面和在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方面,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和应用项目。围绕上述智慧城市需求,谋划建设一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化支撑项目。

5.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充分发挥互联网叠加、聚合、倍增作用,加强互联网新理念、新体系、新要素与制造业的融合对接,强化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带动技术、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实施产品装备智能化工程和智能工厂(车间)培育工程,在冶金、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推广研发与制造、管理与生产、产供销、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应用,实现智能管控。

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工程。加快重点产业企业内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集成应用,促进研发设计、智能装备、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无缝衔接,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系统的互联互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设计、制造、商贸和资源协同能力。在家电、家具、服装、纺织等行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鼓励汽车、机械等行业,提升产业高端产品和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务能力。支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在线服务,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模式。

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或区域平台转化,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重点打造钢铁、建材、医药、食品、轻工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创建服务名牌;加强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支持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快递企业在战略投资、品牌培育、产品体验、网上销售、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实施工业云大数据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联合,打造钢铁、轻工、医药、汽车等行业云平台,推进研发、生产、服务等制造资源聚集和开放共享,开展基于行业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供应链协同等服务,培育基于工业云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协调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培育工作,统筹规划、项目、土地、园区、招商和政策资源,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推进合力,确保产业发展有序推进。研究设立邯郸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政府聘请的国内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细分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支撑,为职能部门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指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

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围绕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目标,整合优化现有各项政策扶持渠道和方式,在资源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及时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出台更加开放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招商引资鼓励政策、优惠电价政策、财税优惠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电子信息企业,在网络、市政配套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三)加强要素保障

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重点产业化项目,予以用地供应、上级专项资金争取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发挥好资本市场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公司等为信誉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电子信息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融资担保。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种市场化运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下一代信息网络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加大对我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的投资参与力度或来邯设立子基金。加强土地保障,对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重大项目和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积极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创新能源、排放考核指标评价方法,建立动态平衡机制,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列入国家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用能指标、排放指标给予支持。

(四)扩大开放合作。

坚持内外需并重、引资与引智并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扩大国内外技术、人才、产业、投资等战略合作,努力拓展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的发展空间。紧盯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全球产业链布局重构,充分发挥邯郸市比较优势,引进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战略投资,开展技术引进与合作研发,促进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五)创新招商方式。

探索利用多样化的招商方式。以改善软环境、硬环境和实施优惠政策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招商、展会招商、网络招商、上门招商、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标准厂房招商,以及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和企业增资扩产等方式,实现招商工作制度化、招商队伍专业化、招商手段现代化、招商形式多样化、招商项目集群化,有效对接京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国外的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转移。

(六)完善公共服务。

围绕全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构建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知识产权、标准制定、产品检测、资质认证、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引导和加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地(园区)产业承载能力。

 

附件:1.邯郸市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2.邯郸市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3.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4.邯郸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5.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

发展目标年度分解表

6.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

铸链强链补链重点工程内容年度分解表

 

 

附件1

邯郸市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所在地

备注

 

项目总计37

253.26

 

 

 

 

1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产业化项目

21

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建设厂房、办公楼、实验室等,年产新材料15000,其中高纯三氟化氮气体12000吨、高纯六氟化钨气体1000吨、三氟甲基磺酸及系列产品1000吨、氘气5吨、氢气995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肥乡区

续建

2

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锂电池隔膜和涂覆隔膜生产线三期项目

6.5

三期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条生产线,年产高性能锂电池隔膜和涂覆隔膜4亿平方米

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永年区

新开

3

河北浩德奇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光触媒系列产品制造项目

4.7

建筑面积2.8万平米,主要建设厂房、车间、综合科研办公楼等,安装光触媒净化器组装、检验检测设备、光触媒纺织品生产设备等,可年产家用光触媒净化器5万台、车载光触媒净化器1.5万台、光触媒纺织品100万件

河北浩德奇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复兴区

新开

4

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MW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项目

20.0

一期总投资8.8亿元,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厂房、车间、研发楼、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年产薄膜发电玻璃100MW

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

开发区

续建

5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汉光耗材产业园项目一期

10.0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墨粉、OPC光导鼓、彩粉、数码静电染料、粉末涂料生产厂房、科研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建成后达到年产墨粉20000吨、静电粉末10000吨的产业规模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

开发区

续建

6

君恒河北药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项目

10.5

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新建设生产一车间、二车间、药用玻璃管后加工生产车间等;5层宿舍楼、3层办公楼、2层餐厅,年产玻璃管制药用包装瓶1.7万吨

君恒河北药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魏县

续建

7

河北鼎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固体绝缘智能母线生产项目二期)

12.2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2栋生产车间及研发大楼,年产复合新材料绝缘子5万套

河北鼎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成安县

续建

8

大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感光新材料项目

6.4

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年产各系列感光乳剂3000吨、太阳能电池精密网版2万块,主要建设办公楼车间、公辅设施等

大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冀南新区

竣工

9

邯郸阿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颜料制浆造粒项目

3.5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新建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新上高分子水性色浆生产线6条,年产各类水性色浆5000

邯郸阿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鸡泽县

新开

10

河北惠语化工有限公司硫化促进剂MBTM系列产品生产项目

6.0

建筑面积7884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楼及其他辅助用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年产硫化促进剂MBTM系列产品9万吨

河北惠语化工有限公司

馆陶县

新开

11

邯郸津澳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津澳热媒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

3.9

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座生产车间(2座双层、23层)、研发中心及配套环保、安全设施等,购置安装联苯醚、三联苯、四氢萘、甲基苯甲酸成套设备40余台(套),年产热媒新材料2.5万吨,用于光热发电、航空领域

邯郸津澳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涉县

新开

12

中天威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陶瓷触媒纳米滤芯生产基地项目

2.3

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入驻魏县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基地,厂房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一期年产10万根陶瓷触媒纳米滤芯,安装5条生产线;二期年产实现60-80万根陶瓷触媒纳米滤芯

中天威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魏县

新开

13

河北中化滏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WBT系列产品项目

1.5

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动力站、氯气瓶库、酸碱罐组、新增加丙类仓库、生产辅楼、消防泵房、消防水池等生产设施,年产光引发剂(WBT型)1200

河北中化滏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磁县

新开

14

石药集团、河北中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无菌精密高分子制品生产项目

3.0

建筑面积8.2万平米,新建医用洁净车间、成品库、原料库、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年产医用无菌精密高分子制品10亿支

石药集团、河北中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临漳县

新开

15

华微科技邯郸冀南新区有限公司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制品生产项目

3.0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办公楼等生产生活设施,年产精密光学通信零件和其他精密五金制品1亿件,MIM原料5千吨,PM配方原料3万吨

华微科技邯郸冀南新区有限公司

冀南新区

新开

16

邯郸市肥乡区中顺产学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产学研(肥乡)新材基地项目

12.0

建筑面积21.34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企业自建和定向开发区、双创中心(孵化器),项目建成后,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容纳30家中小企业和多家小微创业企业进驻

邯郸市肥乡区中顺产学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肥乡区

续建

17

曲周县翔能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大健康包装材料项目

1.5

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进行投资,一期投资EPS包装项目,年产EPS包装产品2000吨,二期投资蜂窝包装项目,年产蜂窝包装产品800万平方米,三期投资泡沫保温材料项目,年产保温材料15万立方米

曲周县翔能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曲周县

竣工

18

邯郸金泰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食品级马口铁智能化生产项目

6.0

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和成品库,年产高端食品级马口铁25万吨

邯郸金泰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安县

竣工

19

河北招贤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招贤绿色建筑构件项目

10.0

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PC构件联合厂房、门窗车间、保温材料车间等,年产绿色建筑模块21.8万立方米,模板22万平方米

河北招贤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临漳县

竣工

20

河北康舸鑫有限公司钒氮合金项目

5.0

建筑面积5.4平方米,建设三个中大型生产车间、综合科研楼等基础设施,年产钒氮合金4050

河北康舸鑫有限公司

临漳县

竣工

21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注射成型MIM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

3.2

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超高压水雾化生产线、限制式真空气雾化生产线、MIM喂料的混合与制粒生产线、试制研发车间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年产MIM用超细合金粉末10000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河北鼎盛冶金制造有限公司

肥乡区

竣工

22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马头特种管材分公司不锈钢管项目

2.0

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年产1.7万吨不锈钢管材及800万件管件,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及办公楼等设施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马头特种管材分公司

冀南新区

竣工

23

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超纯铁新材料品质提升项目

30.9

主要建设深度提纯设备系统,将高纯生铁、超高纯生铁提纯至高纯铁、超纯铁等高端铁基新材料,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

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

武安市

前期

24

邯郸市京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钙系列产品建材园项目

4

建设骨料生产线、氧化钙、纳米级碳酸钙生产线及配套的办公楼、宿舍等设施,年产精品骨料600万吨、氧化钙20万吨、纳米碳酸钙15万吨

邯郸市京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武安市

前期

25

河北元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塑胶助剂新材料项目

1.35

建设规模3.7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楼及其他辅助用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年产1.5万吨塑胶助剂

河北元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馆陶县

前期

26

河北孚克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孚克兹3D打印智能制造项目

1.5

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引进国际先进的五轴数控加工、三维数控模具制作设备及数控干燥线、钢结构转换层生产线等全套产品生产,主要生产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系列产品

河北孚克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涉县

前期

27

河北维斯顿诺科技公司5G新材料与CNC智能制造项目

2

一期建设厂房包括金属制粉车间2条,CHS生产线1条及20CNC车床,实验室,办公中心,热喷设备、冷喷设备、喷涂配套设备、制粉设备、制粉配套等设备

河北维斯顿诺科技公司

涉县

前期

28

中建材凯盛集团有限公司铝合金复合材料项目

10

收购力尔铝业有限公司,新增改造生产线10条,年产铝合金复合材料30万吨

中建材凯盛集团有限公司

广平县

前期

29

河北中化滏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中间体CHD聚氨酯材料项目

2.1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新材料中间体CHD聚氨酯材料,年产2000

河北中化滏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磁县

前期

30

中冶南方邯郸武彭炉衬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炭砖新材料生产项目

2

新增高品质高炉用微孔、超微孔炭砖产能12000/年。本项目新建原料车间、成型车间、干燥车间、焙烧车间、加工预砌车间,其中新建厂房5座、研发中心1座以及配电房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共约50000平方米

中冶南方邯郸武彭炉衬新材料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前期

31

邯郸迪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建筑材料项目

2.5

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原材料仓库、成品库、综合办公楼、职工餐厅、职工宿舍等,年产50万立方米自保温砌块

邯郸迪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前期

32

北京中致联众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建筑膜材料创新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10

一期新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膜材料极其配件加工生产线,年加工建筑膜600万平方米

北京中致联众科技有限公司

永年区

前期

33

年产200吨高纯六氟丁二烯电子气体产业化项目

0.6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21.6%。项目采用自主研发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购置反应釜、精馏塔、充装柜等设备共计158台(套)。建设生产线一条。项目建成后,产品纯度达到99.98%,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自主化,形成200/年生产能力,年产值2.5亿元,利润约1.37亿元。建设期为2019--2021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肥乡区

在建

34

半导体基础材料掺杂用电子气体项目

5

年产磷化氢200吨、砷化氢100吨。建筑物面积为7505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综合原料仓库、钢瓶棚库、成品仓库、生产综合楼、尾气处理区、液氮站、消防水池、事故水池、污水处理区、办公楼及其他配套用房等。国内第二家具备生产此类产品能力的企业,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河北睿智特种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肥乡区

谋划

35

新一代电子气体提质扩能项目

25

根据市场情况,在“十四五”期间,发展多品种高品质特种电子气体,将特种电子气体产能增加到35000吨,部分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50%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肥乡区

谋划

36

国家级电子气体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1

分别规划建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氢能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核电站氢气复合装置和监控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省工程实验室和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37

半导体大宗电子气体现场制气成套技术及应用研发项目

1.2

主要攻克电子气体污染控制、大流量不间断稳定输送技术、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窒息性电子气体的侦测与防护技术、特种电子气体体系化现场管理与控制技术等,实现集成电路制造用氮气、氢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等大宗气体现场制备、纯化、监测及稳定输送,完成首台套应用,从技术上实现我国该项集成系统的进口替代,打破目前现场制气被国际四大气体公司垄断的局面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附件2

邯郸市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所在地

备注

 

项目总计18

248.15

 

 

 

 

1

中国气谷·邯郸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

5.5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氢能制备设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核心设备生产车间,引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氢能装备制造企业

邯郸科华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续)建

2

氢能应用产业化项目

1

扩大水电解制氢、甲醇裂解制氢、核电安全消氢复合装置等生产规模,实现产能翻番。到2020年,基本掌握高效氢气制备、纯化、储运和加氢站等关键技术,重点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制氢、氢的储运材料与技术以及加氢站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建设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工程等关键设备研发、生产设施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续)建

3

高压储氢式容器制造项目

2.6

主要建设90兆帕储氢高压气瓶制造车间、缠绕车间及配套设施,建成后达到年产70兆帕以上高压气瓶3000支、氢能运输车及集装管束500台的生产规模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续)建

4

河钢工业示范加氢站建设项目

0.2

主要建设一座500公斤/按每天12小时计算充装能力标准加氢站,包括:氢气低压压缩机1隔膜式、氢气高压压缩机1台、加氢机2含氢气冷却器、冷冻水机组2套、高压储氢罐2、储氢罐阀组2个、氢气长管拖车2含车头、长管拖车阀组2,及与之配套的土建、电气、仪表、给排水、电讯等辅助设施的设计和安装

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复兴区

在(续)建

5

氢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15

与湖北时瑞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凯迈氢能源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湖南时翰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研发、制造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力及氢能源轨行装备及配套设备,改造原有燃油动力轨行车辆,并改造钢铁、矿产行业内使用中的工况车辆。项目分三期建设

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机械装备分公司、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湖北时瑞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复兴区

前期

6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焦炉煤气制氢提纯项目

2

制氢提纯项目主要是利用峰煤焦化甲醇驰放气中副产氢气,变压吸附提氢后进一步提纯制取可用于燃料电池用纯氢气以及利用提氢后解析气制取CNG。形成纯氢气体及CNG的销售体系对外销售纯氢气体。建设周期2年,处理甲醇驰放气为20000Nm3/h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前期

7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加氢站示范项目

0.18

建设加氢能力超过500公斤的加氢装置一座,可向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加氢服务。可提供公交线路1条,公交大巴车20辆的加氢用量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前期

8

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及应用体系建设项目

50

实现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化,并开展示范应用。争取2022年开工建设,到2025年,形成10000台生产能力,氢能应用体系建设开始起步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八所、七一九所及其他院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9

中国气谷·邯郸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二期

20

拓展延长氢能装备产业链,打造氢能利用项目集聚园区

谋划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0

第三代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项目

2

建设一条年产2000台第三代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

中国东方电气

集团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1

氢能源汽车产业园

50

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规划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区、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整车生产区、产业链配套拓展区、研发创新综合服务区等四个功能区。形成年产10万辆氢能源汽车(重卡2万辆、专用车6万辆、城市客车2万辆)产能

谋划(河钢集团、中国重汽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上汽集团、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2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掺氢项目

0.15

汽车天然气加气站掺氢项目(HCNG),建设一座日处理量100000Nm3/d4167 Nm3/hHCNG母站,建设周期为2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谋划

13

固态合金储氢示范应用和储氢材料生产线项目

10

建设低压加氢站10座和固态储氢容器、储氢材料生产线

有研科技集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4

河北河钢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省建投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加氢体系建设项目

36

在邯郸建设加氢(加油、加气)站40座,单座投资3000万元/座,在此基础上立足邯郸辐射全省,建设加氢站120

河北河钢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省建投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

谋划

谋划

15

氢能源智能物流平台

38.6

计划投入300辆氢能重卡220万元/辆,其中邯郸1502000辆氢能物流车120万元/辆,其中邯郸1000800辆氢能专用车100万元/辆,其中邯郸400

河北河钢化工有限

公司

谋划

谋划

16

氢能源大巴商业化和乘用车示范化运营平台

3.92

引进战略投资者、民营资本与当地市政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氢能源大巴商业化运营平台,实现城市公交大巴智能化、零污染运营,开展氢能乘用车示范化运营。计划投入200辆大巴180万元/辆,其中邯郸10040辆出租车80万元/,其中邯郸20

河北河钢化工有限

公司

谋划

谋划

17

邯郸·中国气谷大厦项目

10

搭建气体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气体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将之建设成为“中国气谷”气体产业科技创新、研发高地。承接国家级电子气体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具有气体行业及相关专业优势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来邯郸布局建设气体应用技术研发创新中心与研究院等,组建太空科技研究院邯郸分院。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氢元素符号H型双子座结构

谋划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8

国家级电子气体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1

分别规划建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氢能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核电站氢气复合装置和监控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省工程实验室和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附件3

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所在地

备注

 

项目总计17

18.9

 

 

 

 

1

年产20万台安全可信复印机生产线项目

5.0

顺应国家信息安全新形势的市场需求,针对数据传输终端(如复印机、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信息安全防护短板,围绕安全增强型复印机、安全增强型打印机、安全增强型笔记本电脑等三大板块,提高终端运行速度,提升软件支撑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2025年形成20万台数据传输终端生产能力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期

2

基于融合式探测技术的车辆反恐监测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0.5

针对机场、海关、大型活动等安保反恐监测需求,研制基于融合式探测技术的车辆反恐监测系统,在车辆缓慢通过时实现对爆炸物、毒品、毒剂、危险器械等的在线监测和报警,并与相关排除、阻拦装置连锁,排除隐患;建设组装生产线及测试平台,实现产业化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期

3

运动员个人防护用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0.5

研发生产模拟高原环境的面罩式贫氧训练系统及单人便携式(充气帐篷式)、低氧运动器械、高氧/低氧模拟环境运动舱系统、新型冰雪运动用纺织材料及隔热、 阻燃、绝缘、防静电、防尘、防穿刺等运动员身体防护产品。开发制造复合化空气净化(多污染物协同净化技术)、智能化空气净化、差别化空气净化(家居型、车载型、桌面型、大中型、船用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等空气净化设备等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期

4

飞机客舱旅客服务单元用化学氧气发生器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0.5

针对国产大型客机需求,研制飞机旅客服务单元用化学氧气发生器,满足SAE相关标准要求,在目前军工生产线基础上进行改造,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取代进口、实现国产化。模拟特殊环境运动、训练、恢复装备研发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期

5

高性能个体防护产品生产线项目

1.0

发挥企业空气过滤材料技术优势,提高抗菌、防尘口罩等呼吸防护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性能品质,研发生产高性能连体防护服及发帽、手套等身体防护产品。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高性能连体防护服及发帽300万件、抗菌、防尘口罩等呼吸防护产品5000万支生产能力

邯郸恒永防护洁净用品有限公司

永年区

前期

6

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项目

1.7

新增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装配车间、实验车间、研发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增强型消防侦察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200台,无人机产品260架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值2亿,利润0.5亿元

河北魏徕新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魏县

前期

7

军民两用中大型无人机产业化项目

3.0

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军民两用中大型无人机(固定翼,多旋翼)产业化项目,同时建设针对应急水质检测、应急气体检测的彩虹无人机环境影像载荷动态监控、通信载荷应急通信保障应急管理平台和华北航空管理局华北区域无人机监控中心

河北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8

便携式饮用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剂研发生产项目

0.8

主要建设水处理凝胶剂和集成水处理净化应急车。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改装)200辆水处理净化应急车和水处理剂20000克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额在3亿元

河北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9

移动式35kV应急变电站产业技术研发项目

0.7

以企业现有产品和技术为依托,研制开发移动式35kV应急变电站等应急电源保障设备。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50套移动式35kV应急变电站生产能力

河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丛台区

谋划

10

综合性应急培训体验基地项目

1.0

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应急培训体验基地,形成应急培训体验领域IP,同步开展应急培训场馆和安全体验场馆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管理输出业务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1

天然气应急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

1.0

主要研发生产天然气LNG储运加装应急装备制造、CNG长管拖车储运加装应急装备、CNG移动撬装式管束式加气装置、CNG移动能源车、LNG移动加注车、LNG移动加注撬、L-CNG撬装式加注站等天然气应急能源装备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2

国家区域性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基地项目

1.0

在邯郸东部、西部规划建设2个国家区域性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基地,提高应急产品物流效率,逐步形成防范和处置区域性应急突发事件的减灾储备和应急服务体系

市应急管理局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谋划

谋划

13

邯郸市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项目

0.5

分两阶段建设邯郸市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推进全市应急监测与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应急产品、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信息管理平台,提升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信息共享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

谋划

谋划

14

核电安全及消氢复合装置省工程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0.5

创建核电安全及消氢复合装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5

钛酸锂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及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0.3

创建钛酸锂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及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武安市

谋划

16

安防信息感知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0.1

开展安防应急领域相关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谋划

17

煤矿智能化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和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应用项目

0.8

联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河北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融合激光、红外、LORA5G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研发高精度智能矿用系列传感器,建立煤矿井下人、机、环全方位安全感知系统,结合煤矿实际生产环境,开展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固定和移动相结合、井巷传播和透地传播相结合的煤矿综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完成高效可靠的矿山数据传输网络;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完成集感知、数据通讯、人工智能为一体的矿山智能安全预警系统,建成煤炭行业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矿山技术研发基地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谋划

 

 

 

 

 

 

 

 

 

 

附件4

邯郸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所在地

备注

在建/竣工项目

173.8

 

 

 

 

1

中擎创邯郸(峰峰)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项目

10

建设包括4SMT高速贴片生产线、8条智能终端产品生产线和3TP盖板生产线以及壳料注塑配套生产设施、设备,厂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中擎创邯郸(峰峰)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竣工

2

志成科创有限公司智能电子产业项目

6.2

主要建设大数据中心、众创空间、多层标准化孵化车间等,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每年为500家以上企业提供智能生产设计方案,年产智能硬件10万件(套)

河北志成众创孵化器有限公司

鸡泽县

在建

3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气体生产项目

21

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建设厂房、办公楼、实验室等,年产新材料15000,其中高纯三氟化氮气体12000吨、高纯六氟化钨气体1000吨、三氟甲基磺酸及系列产品1000吨、氘气5吨、氢气995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肥乡区

在建

4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汉光耗材产业园项目

10

主要建设墨粉、OPC鼓、彩粉、数码静电染料、粉末涂料生产厂房、科研办公楼及配套设施,购置先进的生产线设备,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成后达到年产墨粉30000吨、OPC8000万支、彩粉6000吨的产业规模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竣工

5

武安市捷信德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智能终端制造项目

5

主要建设SMT表面组装技术生产车间、实验室、组装生产车间、综合办公区,建成后达到年产终端电子产品200万件套,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武安市捷信德科技有限公司

武安市

竣工

6

北京慧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设备生产制造项目

2.8

主要建设3座多层生产车间,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孵化中心1.7万平方米以及道路、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年产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用设备1.2万台

北京慧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曲周县

竣工

7

北京艾拉科技有限公司光电集成制造项目

5.6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楼、生产车间、仓库等,购置设备57台(套),年产光电集成设备10万台(套),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8000吨,配套功能辅料2000

北京艾拉科技有限公司

鸡泽县

竣工

8

智能终端及液晶显示触控模组制造

12

占地119亩,总建筑面积8.0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无尘车间、科技研发中心、仓库、办公楼及餐厅、职工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购置高精度进口COGFOG生产线、全自动贴片机、全自动AMOLED生产线等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240台(套),可年产各类新型液晶显示模组1.26亿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数码、通信、工控、电源、电脑、家电、汽车、航空、医疗等各个领域

河北雄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成安县

在建

9

恒耀智能终端设备(皇族)

15

新建5万平米高标准防静电无尘、整机装配等标准厂房,年产400万台智能终端整机及零部件。其中引进4SMT集成电路板生产线、12条终端整机生产线、8条精密塑胶件生产线、6条数据传输线生产线及多条聚合物电池、精密五金件、充电器、电声器件生产线等

深圳市皇族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峰峰矿区

在建

10

量子点纳米显示材料产业化项目

1.2

本项目工程占地40.37亩,主要建设标准厂房,动力车间,存储罐区等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购置安装量子点生产线,合成微反应器、精度配液定量控制系统、提纯系统、运送系统、远红外加热系统、精馏塔、真空站、高纯氮气装置、原料储罐、光谱仪、鼓引风机、变压器、中低温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

魏县聚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魏县

竣工

11

半导体基础材料掺杂用电子气体项目

5

年产磷化氢200吨、砷化氢100吨。建筑物面积为7505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综合原料仓库、钢瓶棚库、成品仓库、生产综合楼、尾气处理区、液氮站、消防水池、事故水池、污水处理区、办公楼及其他配套用房等。国内第二家具备生产此类产品能力的企业,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河北睿智特种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肥乡区

在建

12

智能终端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项目

8

主要建设通信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投影仪、智能家教机器人、表面贴装工艺、配件生产线及研发基地,形成集电子主板、显示屏、手机、智能穿戴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深圳市银泰福控股有限公司

武安市

在建

13

河北华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OLED新型发光材料项目

2.5

主要建设国内最大300mm管径的全自动升华提纯装置和高真空精馏生产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年产20OLED电子发光材料

河北华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馆陶县

在建

14

邯郸市通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纳米半导体项目

69.5

主要建设厂房、仓库、研发中心、产品认证中心、实验室、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年产纳米半导体产品10万套

邯郸市通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建

谋划前期项目

19.8

 

 

 

 

1

北京中讯四方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芯片项目

8

盘活豪斯服饰原有厂房,改造生产车间8万平方米,新上四条高端芯片流水线,主要生产军民通信芯片、集成组件、铁路电子射频芯片,年产各类芯片1500万个(套)

北京中讯四方科技有限公司

鸡泽县

谋划

2

苏州华林科纳半导体设备技术公司半导体设备项目

5

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库房及附属设施,引进半导体湿法设备生产线,研发生产半导体设备、太阳能光伏设备、液晶湿制程设备、真空设备等

苏州华林科纳半导体设备技术公司

涉县

谋划

3

森泰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终端等电子产品及华为5G配套部件、设施生产项目

5.2

建设规模7.2万平方米,建成高端、智能、现代化的物联网终端等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主要生产城市智慧路灯、华为5G终端物联网通讯模块等,年产智慧路灯100万套

森泰科技有限公司

邱县

谋划

4

警用智能机器人项目

1

计划占用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2.1万平方米厂房和办公场所,主要生产警用智能机器人。项目计划引入室内、室外、特种三个系列巡逻机器人产品生产线,为客户打造“机器人+安防”动静融合型的立体巡防系统

广州高新兴集团机器人公司

冀南新区

谋划

5

年产200吨高纯六氟丁二烯电子气体产业化项目

0.6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21.6%。项目采用自主研发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购置反应釜、精馏塔、充装柜等设备共计158台(套)。建设生产线一条。项目建成后,产品达到99.98%纯度,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自主化,形成200/年生产能力,年产值2.5亿元,利润约1.37亿元。建设期为2020-2021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肥乡区

谋划

 

 

 

 

 

 

 

 

 

 

 

附件5

 

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目标年度分解表

单位:亿元

年度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一、产值目标

 

 

 

 

 

 

新材料

230

300

380

490

630

800

新能源

55

70

90

117

152

200

安防应急

50

65

85

115

155

200

电子信息和网络

280

360

450

560

670

800

二、增速目标

 

 

 

 

 

 

新材料

30%

28%

28%

28%

28%

28%

新能源

30%

30%

30%

30%

30%

30%

安防应急

30%

30%

30%

35%

35%

30%

电子信息和网络

30%

30%

25%

25%

20%

20%

附件6

 

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铸链强链补链

重点工程内容年度分解表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新材料产业

电子信息材料:三氟化氯等7种气体品种和10种高纯混配气品种全面实现产业化。                      高端金属材料:高品质家电板、高端汽车用钢及面板、高等级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百米重轨、高建筑用钢、高品质金属管材和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超纯铁金属材料、新型焊接新材料、高品质船板。铂、铱等单质及化合物。                 陶瓷新材料:ITO氧化铟锡靶材、蓝宝石晶体用高纯氧化铝、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氧化锆陶瓷刀具、陶瓷空心微珠、远红外陶瓷微珠、高耐磨陶瓷微珠、高性能陶瓷磨介。                           化工新材料:高端复合材料、隔膜材料、绝热材料。                                            前沿新材料:量子点材料、相变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三氟化氯等7种气体品种和10种高纯混配气品种全面实现产业化。                      高端金属材料:高品质家电板、高端汽车用钢及面板、高等级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百米重轨、高建筑用钢、高品质金属管材和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超纯铁金属材料、新型焊接新材料、高品质船板。铂、铱等单质及化合物。                           陶瓷新材料:ITO氧化铟锡靶材、蓝宝石晶体用高纯氧化铝、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氧化锆陶瓷刀具、陶瓷空心微珠、远红外陶瓷微珠、高耐磨陶瓷微珠、高性能陶瓷磨介。                     化工新材料:高端复合材料、隔膜材料、绝热材料。                       前沿新材料:量子点材料、相变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外延、蚀刻、掺杂等高纯电子气体及高纯电子混合气体。实施高纯气体吸附技术、精馏技术、充装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高端金属材料: 高品质家电板、高端汽车用钢及面板、高等级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百米重轨、高建筑用钢、高品质金属管材和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超纯铁金属材料、新型焊接新材料、高品质船板。铂、铱等单质及化合物。                            陶瓷新材料: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TiC陶瓷粉体制备、精密陶瓷零部件材料及其注射成型制备、氧化锆齿科材料、氧化锆陶瓷轴承、可穿戴设备氧化锆壳体、高耐磨陶瓷微珠建筑保温材料。                             化工新材料:数码静电染料、高端复合材料、隔膜材料 。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材料、量子点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外延、蚀刻、掺杂等高纯电子气体及高纯电子混合气体。实施高纯气体吸附技术、精馏技术、充装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高端金属材料: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高端系列产品。                           陶瓷新材料: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TiC陶瓷粉体制备、精密陶瓷零部件材料及其注射成型制备、氧化锆齿科材料、氧化锆陶瓷轴承、可穿戴设备氧化锆壳体、高耐磨陶瓷微珠建筑保温材料。                  化工新材料:数码静电染料、高端复合材料、煤基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拓展电子气体新应用,加大对液晶显示器、太阳能、半导体、光纤等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电子气体需求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研发、引进一批不同于集成电路专用的电子气体。                     高端金属材料: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高端系列产品。                             陶瓷新材料:新一代多用途陶瓷材料。                                     化工新材料:数码静电染料、高端复合材料、煤基新材料、催化材料 。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实施高纯混配气纯化技术、高精度配比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开发0.29%氟氖等10种新型混配气体品种。                   高端金属材料: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高端系列产品。                            陶瓷新材料:新一代多用途陶瓷材料。                             化工新材料:数码静电染料、高端复合材料、催化材料 。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新能源产业

氢能: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装备、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一体化装备,天然气、氨气、甲醇等传统能源与化工品高效催化制氢、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技术。35兆帕、70兆帕等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储氢罐设备。                          储能:(亚)微米级钛酸锂储能电池材料、储能电池成组、储能单元模块、定式独立储能电站示范。                  光伏光热:碲化镉发电玻璃、太阳能中高温综合利用

氢能: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装备、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一体化装备,天然气、氨气、甲醇等传统能源与化工品高效催化制氢、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技术。35兆帕、70兆帕等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储氢罐设备,天然气掺氢技术研发。布局加氢网络。                      储能:(亚)微米级钛酸锂储能电池材料、储能电池成组、储能单元模块、分布式储能、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示范、相变储能。                                     光伏光热:碲化镉发电玻璃、太阳能中高温综合利用

氢能:高效率低成本氢气纯化装备、加氢站现场制氢装备、氢气长管拖车、氢气压缩机、储氢瓶组、氢气加注机、站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计量收费系统等加氢站系统集成关键技术与装备。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低压车载固态储氢系统、低压加氢技术与加氢站、储氢合金材料,天然气掺氢技术研发。布局加氢网络。                          储能:(亚)微米级钛酸锂储能电池材料产业化、储能电池模组、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推广应用。                                       光伏光热:碲化镉发电玻璃、 太阳能高精度智能化跟踪系统、太阳能中高温综合利用

氢能:高效率低成本氢气纯化装备、加氢站现场制氢装备、氢气长管拖车、氢气压缩机、储氢瓶组、氢气加注机、站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计量收费系统等加氢站系统集成关键技术与装备。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低压车载固态储氢系统、低压加氢技术与加氢站、储氢合金材料。                                          储能:(亚)微米级钛酸锂储能电池材料产业化、储能电池模组、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推广应用。                                   光伏光热:太阳能高精度智能化跟踪系统、新一代分布式光伏

氢能:氢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轨道交通装备氢电集成应用,天然气掺氢技术装备与示范应用,氢管、氢阀、氢泵、氢枪等高端关键零部件。                                    储能: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规模化推广应用。                                       光伏光热:新一代太阳能光热发电、中高温太阳能供热采暖拓展应用、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氢能:氢管、氢阀、氢泵、氢枪等高端关键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材料、部件制备研发及产业化。                                  储能:分布式储能单元、移动式和固定式独立储能电站规模化推广应用。                                        光伏光热:新一代太阳能光热发电、中高温太阳能供热采暖拓展应用、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安防应急

产业

危险品监测预警及防护产品、信息安全数据终端产业化、智能安全危化品储运装备水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应用、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预警系统应用、个体防护产品、家用应急防护产品、应急净水保障设备、应急燃气保障设备应急指挥产品、消防机器人。谋划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基地、市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危险品监测预警及防护产品、信息安全数据终端产业化、智能安全危化品储运装备水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应用、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预警系统应用、个体防护产品、家用应急防护产品、应急净水保障设备、应急燃气保障设备应急指挥产品、消防机器人。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基地、市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产业化、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应用、物联网安防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应急净水保障设备、应急燃气保障设备、应急指挥产品、消防机器人、火灾防护产品、移动式应急电源保障设备。创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规模化、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应用、物联网安防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特殊应急防护产品、火灾防护产品、移动式应急电源保障设备、城市消防产品。创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规模化、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应用、物联网安防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特殊应急防护产品、火灾防护产品、移动式应急电源保障设备、城市消防产品、应急物流服务。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完成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规模化、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应用、物联网安防应急监测预警技术与产品、特殊应急防护产品、火灾防护产品、移动式应急电源保障设备、城市消防产品、应急物流服务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

数字化终端设备制造、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工业物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信息服务

数字化终端设备制造、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工业物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信息服务

数字化终端设备制造、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工业物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卫星大数据、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规模化、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卫星大数据、安防电子、交通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规模化、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安防电子、交通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数据终端规模化、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安防电子、交通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

解读地址: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4个发展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