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014348/2020-33160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名称: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文号:邯政字〔2020〕20号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30日

效力状态:有效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字号: 打印本页

 

邯郸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现将《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20629

 

(此件公开发布)

 

 

 

 

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实施邯郸市“532”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动力、新业态、新产品,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机制,提升文旅产业创新能力,优化文旅产业市场结构;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平台为抓手,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为重点,加快实现文旅产业从快速发展向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和旅游生活的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高质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抓手,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综合贡献度显著增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成为我市旅游新地标;全域旅游发展巩固加强,推广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培育创建2家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特色文旅产业集群达到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5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8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质推进,建设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品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实现文旅产业全域布局、文旅发展全域联动、文旅服务全域配套、文旅环境全域提升、文旅市场全面拓展、文旅成果全民共享。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亿元,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市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2%以上。

三、发展战略

(一)“文旅融合”战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促进旅游的效益化发展,把握时代机遇和百姓需求,加强创新和合作,提升品质和内涵,为产业发展不断助力加油,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断增光添彩。

)“绿色发展”战略。

倡导生态旅游,推动绿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生态体验精品旅游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推进文旅产业生态化、低碳化发展,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文化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文化旅游业新格局。

)“区域协同”战略。

分析京津冀、中原经济区、四省六市等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竞合关系,以差异化、互补性为原则,挖掘自身优势文旅资源,打响邯郸市文旅品牌。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开发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业协同发展。

(四)“创新驱动”战略。

培育“互联网+”等文旅经济新动能,推进文旅资源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深度互动,推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文旅+”等新业态模式转变,推进现代文旅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旅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深化文旅体制改革,强化文旅治理制度创新。

(五)“共建共享”战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到主客共享、环境共建、成果普惠,使游客更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进一步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性,真正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形成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四、空间布局

依托邯郸市532”产业发展战略,按照“文旅+创意+市场”产业发展模式,以全域旅游和质量强旅理念为引领,以文旅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构建“一核三带六集群八支点”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文化旅游产业主城核心区。

高质量编制《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坚持以“城市即旅游目的地”理念为引领,着眼我市历史人文、工业遗存等特色资源,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统一规划、有机串联、差异打造、整体提升,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加大文旅项目包装打造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第四届河北省园林博览会园址、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滏阳河文化旅游带等重点项目建设,引领文化繁荣、支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加速引进高端品牌酒店,推进城市文旅综合体建设,完善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在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向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六大需求挺进,真正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产业聚集中心、文创引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品牌推广中心,并不断扩大辐射,注重区域协调联动效应,全力构筑“中心城市+标杆片区+核心项目+业态支撑”的多元化全域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体系。

(二)太行山、大运河、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1.太行山文化旅游产业带。涉县、武安市、磁县、峰峰矿区、永年区等5个县(市、区)依托太行山区天然资源,牢固树立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按照“点线相连、融合共赢”的原则,以推进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培育优势文旅企业、促进文旅消费增长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战略,整合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旅产业、推进创新民俗文旅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太行山文旅”品牌,把太行山脉培育打造成文旅产业聚集之区、文旅生态涵养之区、文化旅游休闲之区。

2.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邯郸段(临漳县、魏县、大名县、馆陶县)建设,围绕邯郸特色资源精准定位,以大园区、大项目、大品牌为抓手,打造建设一批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河博物馆、运河文旅生态园、文旅产业创意园、民俗风情小镇、古运河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切实把运河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使我市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尽展千年运河的独特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带邯郸段实现繁荣发展。

3.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总体推进、分段实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滏阳河邯郸段全域综合治理。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沿河流域文化与生态资源,大力推进滏阳河邯郸段(峰峰矿区磁县、冀南新区、邯山区丛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年曲周县鸡泽县沿河流域已有文化旅游项目的提升改造和新项目培育开发,重点加强峰峰矿区纸坊玉皇阁、南响堂山石窟,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滏阳河西八闸,永年区广府古城、弘济桥等国家级文物景区项目提升,努力将母亲河打造成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

(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1.古赵文旅产业集群。以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为主的中心城区为空间载体,利用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以赵王城遗址、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重点,着力促进邯郸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街区风貌的传承与复兴,打造以古赵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集群。要加强文物资源、典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加大文物资源基础信息开放力度;以邯郸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出体验性、参与度高的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邯郸文旅产业影响力;依托邯郸丰富旅游资源和数千万客流量,推动旅游大数据、智慧景区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让丰富的古赵文化脉系“活起来”,形成新鲜活跃的文旅产业群落。

2.磁州窑文旅产业集群。峰峰矿区、磁县要立足国际视野,加大对磁州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磁州窑遗址的保护修复,强化遗址博物馆的项目特色,积极谋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振兴磁州窑文旅产业。以磁州窑文化为主题,积极推进峰峰磁州窑文化产业创业园、磁县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以陶艺培训为主题,谋划建设集学习培训、陶艺创作、活动展示、食宿餐饮、休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陶艺文化活动中心;以陶瓷古玩、陶瓷工艺品为主题,打造做精峰峰磁州窑文化艺术街区;以文化体验、陶艺制作、创意设计、古玩工艺品展销等多元化方式,逐步形成磁州窑产业与相关产业相融合的文旅产业集群,提升磁州窑产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太极拳文旅产业集群。一是紧紧围绕建成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充分发挥永年“太极拳之乡”资源优势,注重彰显永年太极文化品位和特色,加快推进永年太极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以活动为载体,谋划举办好太极拳联谊会、太极拳年会、太极宗师祭奠仪式等文旅系列活动,谋划举办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节,扩大永年太极拳文化影响力;三是积极参与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进一步推进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四是统筹推进太极拳事业和产业发展,以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为基础,推动太极拳全民普及,并大力促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化,打造更多富有创意的太极文旅产品,延伸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链、价值链,让太极拳文化活起来。

4.女娲神话文旅产业集群。以“女娲文化”为主题,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五大祭祖圣地”娲皇宫为依托,拓展延伸景区服务内容,谋划娲皇古镇、儿童乐园、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加快一体化布局。在景区周边注入文化创意、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研学修身、餐饮购物等不同元素,推动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逐步形成大型文旅产业集群、文化创意集聚地和综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

5.成语典故文旅产业集群。成语是文化旅游产业内容资源建设的宝贵财富和珍贵遗产,要充分发挥全国唯一“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品牌效应,加强与国内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就成语典故文化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成语文化小镇、邯郸游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把邯郸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成语典故文化旅游圣地。要系统整合梳理全市以成语典故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和规划建设景区,开设成语典故文化研学旅游线路,高标准打造集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成语典故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力争使邯郸成为全国中小学生不得不游的研学旅游首选基地。要注重成语动漫、成语游戏、成语教育产品、成语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以成语典故文化为内容的文艺作品创作,并加强与其他产业合作,推出成语主题系列产品,把成语典故文化打造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顶级IP,构筑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6.红色文旅产业集群。努力把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创建成以红色文化游旅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着力把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冀南抗日地道战旧址、直南党史馆、直隶七师纪念馆等打造成邯郸研学旅游基地。以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3个国家红色文化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以“太行硝烟、胜利曙光”为主题,精心编排推出邯郸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周边一系列旅游目的地发展,形成全市红色文化旅游大框架,打造精品红色文旅品牌。积极拓展红色文旅产业链,大力发展红色影视、红色演艺、红色出版、红色工艺品开发等一系列红色文旅衍生产业,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创意聚集区、红色影视拍摄首选地、红色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基地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

四)八支点。

1.赵王城。在加强对赵王城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本着“原址保护、移位开发”的原则,以赵王城遗址为依托,以赵文化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基础,采用生态修复方式对古城遗址进行保护展示,规划主题游线,适当位置设置瞭望台,提升遗址整体观赏度。西部遗址公园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构建“赵文化”大遗址旅游综合体,建成国内知名的集文物保护、生态建设、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遗址公园。

2.邺城。在加强对邺城遗址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加快邺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建设,谋划打造曹魏古镇、邺城三台复原项目,提升邺城遗址博物馆、三台遗址公园等景区旅游核心吸引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以邺城遗址为中心的文化旅游线路,把邺城遗址打造成为综合性的文化旅游圣地。

3.大名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大名府故城进行科学保护利用、考古发掘、展示,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致力打造集文化旅游、科研考古、探秘休闲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明清大名府古城保护开发、包装修复,全方位立体打造,建设“五教共荣地,中国衙署城”的特色文化旅游名城。整合古卫运河遗址、名贤祠、艾家口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生态观光、绿色共享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4.广府古城。在加强对广府古城保护的基础上,以古城为背景,以湿地为依托,以太极拳为核心,以休闲养生为方向,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营造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持续举办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建成国内知名的古城、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

5.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重点规划打造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重新梳理整合文旅资源,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内核,围绕百里漳河百里画廊的目标,将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6.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以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为基础,以其周边即将规划建设的冰雪水世界等项目为补充,建设占地近万亩的邯郸游乐中心。

7.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以4A景区丛台公园为核心,涵盖周边串城街、回车巷、学步桥、展览馆等项目,培育打造一个集历史文化、风味小吃、民俗表演、旅游商品、茶吧酒吧等为一体的开放式的邯郸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邯郸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补齐邯郸都市游的缺板。

8.武安休闲度假区。依托瑰丽的太行山水、绝佳的避暑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等高品质旅游资源,打造以“壮美天下脊、中原第一山”的东太行、京娘湖、七步沟、朝阳沟等景区为核心的休闲度假区。

五、重点工作

(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1.加强与华侨城集团等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合作,借助举办省、市旅发大会有力契机,大力推动广府生态文化园、漳河文化旅游产业园、磁县历史文化产业园、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赵王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前景的大型文旅产业园区。

2.充分发挥文旅资源在推动文旅强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城、名镇(村)为骨干,打造主题景观公园、文化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名村名镇、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等多形态并存的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推进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名府故城(宋城)考古遗址公园、卫运河生态遗址公园和一批特色名镇(村)建设,让遍布在邯郸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3.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推广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重点培育武安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我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主体

降低准入门槛,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一般竞争性文旅行业。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鼓励有实力的文旅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推动文旅资源与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着力培养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中、小、微文旅企业扶持计划,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走“精、专、新、特”发展道路,引导其不断壮大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好文旅企业“个改企、企升规、规提质”工作,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鼓励各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利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天津滨海文创会等重大会展平台,深入宣传推介邯郸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文旅企业项目和特色文旅产品。

(三)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推动文旅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着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等设计应用研究,通过创意设计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塑造时尚产业新优势。

2.促进文旅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旅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的系统开发,推动文旅资源、文旅生产、文旅传播和文旅消费的数字化。

3.培育开发文旅“众创空间”,增加配套餐饮、休闲、娱乐兼具游客参观游览、娱乐休闲等功能,为文化创意工作者(特别是旅游商品设计者)和各类“创客”提供公共交流的空间。

4.发展城镇旅游,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旅游小镇、风情县城以及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依托郊野公园、都市农庄、城郊村落等,建设高品质环城游憩带,打造城市居民“1小时休闲圈”。

5.发展农业旅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鼓励发展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

6.发展工业旅游,依托工业遗址遗迹、现代化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民族特色工业、手工业企业等,开发系列工业旅游产品,指导峰峰矿区、邱县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推进丛台酒苑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7.发展体育旅游,支持太极健身、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将城市大型商场、有条件景区、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

8.发展研学旅游,制定研学旅游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科普场馆等,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

9.发展康养旅游,推进中医药产业、中医文化、养生保健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开发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产品,重点建设馆陶县中医药康养基地、武安市太行养生基地、峰峰太行药王谷养生基地。

(四)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1.完善政府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旅产品机制,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旅消费补贴机制,大幅提高文旅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

2.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着力提升文化场馆、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着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化旅游演艺、乡村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业态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文化旅游消费需求。

3.加强文旅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前瞻性强的“邯郸数字文旅”系统,推进智慧旅游云项目建设,通过系统智能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邯郸。培育和规范网络游戏、网上书店、网络视频点播等网络消费模式,拓展艺术培训、养生研学、休闲娱乐等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

4.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文旅消费的经济政策,大力培育农村文化旅游市场,逐年提高全民文旅活动参与率。加强文旅产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突出邯郸西部山水、中部文化、东部农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上水平提档次。武安市、涉县、磁县、峰峰矿区等西部山区,依托太行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引导贫困村民开发主题民宿、特色餐饮、乡村旅居、创意农园等乡村旅游新产品,打造西部山水乡村旅游高地。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年区、肥乡区、临漳县、成安县等环城乡村地区,开发田园休闲、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生态康养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中部环城休闲游憩带。馆陶县、大名县、邱县、曲周县、鸡泽县、魏县、广平县等东部平原地区,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业种植和特色文化资源,开展赏花采摘、农事体验、特色餐饮、旅游购物等休闲旅游活动,打造东部休闲农业特色区。

(六)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建设。

进一步强化旅游景区、旅游综合体、郊野公园、主题乐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园区型旅游产品开发和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和园区型项目质量。培育娲皇宫、广府古城、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响堂山、东太行、溢泉湖、大名县石刻博物馆等一批知名度高的地标式龙头景区,打造京娘湖、七步沟、朝阳沟、太行五指山、元宝山、天宝寨、丛台公园、冀晋鲁豫革命纪念园等一批区域性精品旅游景区,推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响堂山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旅游度假区作为推进邯郸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武安东太行山水旅游区、峰峰响堂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磁县漳河旅游度假区、磁县溢泉湖度假区、永年广府古城旅游区、大名宋府明城旅游区等旅游度假区发展梯队,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旅游度假项目,满足大众多元化休闲度假需求。

(七)着力打造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1.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坚持资源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唤醒、整合、盘活优质文旅资源,“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打造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旅游,推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丰富旅游内涵、拓展旅游空间,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

2.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瞄准京津两大高端文化旅游市场,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培育以赵王城遗址公园、赵王陵、丛台公园、赵苑公园等为核心载体的赵文化历史人文遗产旅游,打造邯郸市龙头文化旅游产品。

3.以广府古城、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永年洼湿地、弘济桥等为核心载体的广府古城太极养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太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大名府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核心载体的休闲体验游,推动形成水浒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以南北响堂山为核心载体的响堂山石窟文化观光旅游,打造石窟研学旅游基地;以磁州窑文化脉络为主线的磁州窑文化旅游,打造“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的精品旅游项目;以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邯郸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着力提升文化旅游要素质量。

1.提升餐饮品质。深入挖掘民间传统美食,推出金牌小吃,宣传美食文化,打造特色餐饮品牌。以休闲街区、民俗村为载体,打造一批以地方特色小吃、品牌餐饮为核心吸引物的新型文化旅游区。构建有机农牧业、休闲食品业、品牌餐饮业产业链组成的“第六产业”。大力发展美食街、文化主题饭店、演艺型饭店等餐饮项目,形成一批美食文化餐饮服务集中区。

2.提升住宿品质。推进住宿企业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推进住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优化全市旅游住宿体系,推动高端酒店品牌化、度假酒店主题化、经济酒店连锁化、乡村酒店标准化、主题酒店服务个性化。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提升高档酒店服务管理水平。多元化发展精品民宿、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公寓式酒店、乡村客栈、青年旅馆等住宿接待设施。结合自助游,大力推动自驾车、房车、帐篷营地等建设。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区块链模式打造智慧酒店、快闪酒店。

3.提升购物品质。加强对老字号文旅产品、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的宣传,加大对文化旅游商品商标、专利的保护力度。在机场、高铁车站、旅游咨询中心、重点文化旅游景区等地,设置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购物区。争取国家关于文化旅游购物的扶持政策,设立免税店。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建立文化旅游购物网络平台,促进文化旅游购物消费升级。

(九)加快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

1.旅游集散咨询服务“综合便捷”。构建“中心城区—旅游城镇—旅游景区(点)—服务驿站”的邯郸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按照国家标准,突出邯郸特色,统一形象标识,在机场、高铁站、客运枢纽、旅游景区等游客集聚区,建设邯郸市旅游集散中心或游客咨询中心,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实现旅游服务功能从旅游景区向全域覆盖。

2.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化、均等化、智慧化、品质化、国际化发展,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武安市平涉线拓宽改造工程、旅游环线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改善邯郸西部旅游交通条件。加快推进涉县旅游环线武安界至青塔段、涉县娲皇宫经赤岸至五指山公路、涉县旅游环线圣寺驼至鸡鸣铺公路、涉县大滩至红旗渠景区公路等主题绿道建设,营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3.旅游管理服务“智慧智能”。管理智能化,以“1+3+N”为目标,建设旅游云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处理一体化,推进旅游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全过程智慧化管理。服务智能化,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体验智能化,开发“一部手机游邯郸”APP、“听游邯郸”解说系统。

4.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实施邯郸市旅游“厕所革命”,推进旅游厕所在城乡间、景区内外合理布局、全域覆盖,提高旅游厕所建设质量,健全旅游厕所管理体制,推广旅游厕所科技应用,提升旅游厕所文明水平,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目标。

(十)创新文旅宣传营销模式。

1.实施品牌营销。鼓励企业自主推广,充分发挥文旅企业在品牌推广中的主观能动性,支持文旅企业在主流媒体、户外媒体等开展文旅品牌宣传,鼓励文旅企业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方式,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将企业品牌与邯郸文旅品牌实行捆绑式宣传,以市场的方式推广邯郸文化旅游品牌。

2.实施整体营销。借助现有通航优势,尝试开拓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客源市场,广州、厦门等东南地区客源市场,以及大连、哈尔滨等东北地区客源市场,推动实现空空联运、空铁联运,拓展远程客源市场,扩大邯郸文化旅游延展力。

3.实施精准营销。密切与京津冀和周边地市、高铁沿线城市的文化旅游合作,积极开展旅游串线和客源互送,共同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信息交流、产品线路互推,实现互利共赢。组织开展“邯郸文化旅游晋冀鲁豫四省巡回宣传”促销活动,巩固周边地区原有客源市场。

4.实施奖励营销。加强《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招徕外地游客奖励办法的通知》(邯政办字〔2018130号)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半径,激发外地旅行社组团来邯积极性。邀请重点组团旅行社来邯踩线,引导销售我市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扩大客源市场份额。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党政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文化和旅游综合管理机制,把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解决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城乡环境整治等问题,组织制定落实更加有利于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全社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

1.全面落实中央和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要与土地总体规模和城乡规划相衔接,在制定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时,文化产业用地不少于总数的5%。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的70%执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自主研发、用于制作动漫作品的软件产品享受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

2.建立旅游发展资金引导机制,组织开展旅游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鼓励大型旅游企业、投资集团参与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

3.将旅游发展需求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向旅游领域倾斜。旅游企业宣传促销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纳入企业成本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环保税。

上级出台新的政策,按新的政策执行。

(三)优化市场环境。

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河北省旅游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改善和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环境,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转型升级。加强文化和旅游投诉举报处理,积极运用“12301”智慧旅游服务平台、“12318”文化旅游市场举报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咨询中心等多种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公正,规范有效。

(四)加大招商力度。

1.高度重视,全面落实招商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文旅产业政策,明确全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任务,并将全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全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

2.科学规划,明确文旅产业招商的方向。以打造“文旅强市”、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为目标,明确全市文旅产业招商方向,围绕支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结合国家文旅产业政策,谋划一批重点发展的项目。

3.合理布局,培育构建完善文旅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对我市文旅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完善,补齐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短板,激发市场活力,拓展产业链宽度与厚度,增强文旅产业生命力。

4.创新方式,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成效。鼓励文旅企业对现有文旅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创新,开发延伸产业链产品,拓展企业服务内容,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倡导以商引商理念,发挥龙头文旅企业品牌、资产、营销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运用专业化招商策略,引进一批符合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强化人才保障。

1.建立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依托市内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旅游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紧缺实用型人才,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2.实施行业引才引智机制。鼓励文旅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建立邯郸市文旅产业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文化名人和优秀文旅经营人才来邯创业。

3.建立健全行业培训机制。建立文化旅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业务技能大赛等方式,统筹抓好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从业人员的人才培育工作,为全市文旅行业培养输送更多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

        4.全面提升人才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并完善相关行业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人员聘用和管理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构建起制度规范化、人员专业化、队伍多样化的文旅服务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