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014348/2022-03354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名称: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号:邯政办字〔2022〕22号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9日

效力状态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号: 打印本页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邯郸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邯郸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9

 

(此件公开发布)

 

 

 

 

 

 

邯郸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从2021年到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奋力开启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科技创新部分核心指标进入我省第一方阵,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科技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7年全国第139位提升到第86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8.5%增长到60.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7件增长到2.46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1.09%增长到1.89%。县域科技创新跃升持续推进,全市A类县、B类县分别达到2个、10个,B类以上县(市、区)总数全省第一。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59家增加到662家,增长了3.2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392家增加到12263家,总量全省第二。中船718所、汉光重工等企业入选河北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19家企业获批省千家领军企业。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82项,争取资金4.8亿元,攻克彩色墨粉制备、超大口径球墨铸管产业化、大尺寸ITO靶材绑定等“卡脖子”技术和进口替代技术150余项。实施市级重大科技项目192项,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和新品种724

(四)创新平台载体向高能级迈进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由19家增长到85家,市级研发平台总量由77家增长到125家,实现了产业、县域全覆盖。

(五)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建成技术交易大市场,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由5.7亿元激增至161亿元,增长了27倍,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

(六)科技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邯字〔201911号)《邯郸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邯政发〔20182号)等科技专件50多件,对各类创新主体实现了全覆盖的“真金白银”支持,其中2项政策列入了河北省“双创双服”政策创新案例。

但对标先进地区,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二是财政科技投入不足。市县两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增速缓慢,在全省排位比较靠后。三是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等。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面对新形势,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位置,区位条件优越,产业经济基础雄厚,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竞争力明显高于周边城市。“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交汇叠加,为打造京津冀联动晋冀鲁豫区域中心城市带来了重要机遇。

站在历史新起点,邯郸迫切需要深刻认识和理解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大使命和责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迫切需要全面点燃创新赶超战略引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吸引优秀人才、科技项目落地转化,提高科技支撑发展水平;迫切需要应用高科技赋能共同富裕,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增强人民群众对科技的获得感。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和“两会”精神,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突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推进产业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不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补齐工作短板。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的主体。

——坚持重点突破。坚持科技赋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引领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启动、三年完成、五年提升”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载体支撑体系建设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度集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区域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创造、转化机制更加健全,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到2025年,全市发明专利数量达到3200件,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00项,核心创新指标在全省、中原经济协作区保持领先。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更强,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加明显,为构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赶超发展的“动力源”。到2025年,新型功能材料、高端标准件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争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200项。

——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显著提升。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加完善,引进和使用人才机制更加灵活,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加畅通,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比重达到30%,全市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达到15家,万人研发人员达到50人。

——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和载体能级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技服务成效日益凸显,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达到170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25家。

2035年,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绿色智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形成,产业创新平台与创业孵化载体迈向高端化,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网络更加完善,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对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十四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类别

 

2020

完成值

2025

目标值

指标属性

创新实力

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率

19.35%

年均增长10%

预期性

2.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1.06

4

预期性

3.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件)

0.1

0.2

预期性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1.06

1.4

预期性

创新主体

5.科技领军企业数量(家)

4

100

预期性

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662

1300

预期性

7.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万家)

1.22

1.4

预期性

创新支撑

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4.5

20

预期性

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6

3.5

预期性

10.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家)

85

150

预期性

11.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161

300

预期性

 

第二章  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和未来城市发展战略要求,构建“一核引领,两带驱动,三区融通,多基地支撑”创新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引领。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丛台区东部、邯山区北部(包含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及以北地区)为核心,打造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创新发展“新引擎”。

——两带驱动。由武安市、峰峰矿区、冀南新区、成安县、肥乡区、曲周县组成中原经济协作区智造科创带,依托高端装备制造、精密铸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打造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和中原经济协作区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区。由永年区、丛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邯山区、磁县组成京津冀科技服务协同创新带,依托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设大学科学城。

——三区融通。推动冀南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曲周县和鸡泽县两个核心农业科技园区产业相通、资源聚集、功能互补等优势,努力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武安市以“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切入口,建设产业技术升级示范区。

——多基地支撑。重点打造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等多个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研发基地。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打造现代产业创新链条,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聚焦“532”产业体系,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统筹推进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突出抓好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

(一)实施优势产业创新链“领跑计划

1.精品钢材。实施精品钢材战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钢材生产工艺和流程,推动精品钢材全链条、高质量、低碳化发展,打造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精品钢材研发与生产基地。武安市重点开展高强紧固件用钢、模具钢等产品研发。涉县重点开展精品棒线材、宽厚板产品研发。复兴区重点开展汽车家电板材研发。永年区重点开展轻重轨、优特钢线材产品研发。

专项1:精品钢材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突破耐火耐候钢、H型钢、抗震钢筋、高强建筑用钢等制造技术,突破齿轮钢、弹簧钢、轴承钢、工程机械用钢等制造技术,突破新一代高强汽车板、高品质齿轮钢、耐磨钢等制造技术,突破镀锌钢板、镀铝锌板、彩涂板、不锈钢等制造技术,突破高铁车轮用钢、高铁车轴用钢等制造技术,突破耐蚀钢、殷瓦钢、超高强度钢板等制造技术,突破高钢级和特厚规格管线钢、耐腐蚀管线钢等制造技术。

2.装备制造。推进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重构,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主导的装备制造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智造”基地。成安县重点开展精密轴承、阀门产品研发。魏县重点开展车辆关键零部件研发。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开展氢能装备、家电产品研发。冀南新区重点开展重型成套装备、专用装备、风电装备、纺织装备产品研发。

专项2: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发展新兴装备技术方向:推进新能源氢制备储存设备、大型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储能电站设备等新型清洁能源装备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增材制造设备、智能终端设备关键技术研发。

改造现有装备技术方向:加速推动专用成套装备、农机装备以及交通工程装备的技术改造。加快突破新能源专用车和电动重型载货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交通工程装备关键技术研发。

壮大特色装备技术方向:强化紧固件、轴承类等关键基础配套产品工艺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离心球墨铸铁管、特种钢管、钢格栅板和钢塑复合管等铸管产品的技术创新。

3.食品加工。以粮油精深加工产品、绿色方便休闲食品、优质酒和饮料、家庭厨房食品工业化、功能性保健性食品五大优势产品为重点,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打造特色知名品牌。鸡泽县重点开展辣椒及食品加工产品研发。邱县重点开展休闲食品、清真肉制品产品研发。大名县重点开展小麦粉、肽产品研发。

专项3:食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针对食品精深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开展粮食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及营养强化面粉研发、小麦膳食纤维及植物胎盘素系列产品研发、天然植物提取技术研发。推进智能制造普及,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

4.现代物流。加快现代物流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复兴区重点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创新链。邯山区重点打造邯郸现代物流产业创新高地。永年区重点发展多节点云仓集配创新布局。

专项4: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基于RFID建立的产品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关键技术;智能配送可视化管理网络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以实现物流作业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发展基于声、光、机、电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实现覆盖全市物流作业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

5.文化旅游。加快推动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文化旅游业的应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涉县开展AR/VR数字技术开发,重点打造女娲神话文旅产业。磁县、峰峰矿区传承发扬独树一帜的烧制技术,重点打造磁州窑文旅产业。永年区运用5G技术开展云直播,推动太极拳文旅产业发展。

专项5:文化旅游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充分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在文旅产业领域的应用,推进旅游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全过程智慧化管理。重点支持三维全景、AR/VR等现代数字技术开发,重点构建以720°全景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文旅资源的场景技术体系,实现邯郸所有景点VR全景热点、漫游点、图文混排和背景音效的全覆盖。

(二)实施新兴产业创新链“追跑计划

1.新材料。突破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武安市重点开展超纯铁金属材料产品研发。魏县重点开展药用中性硼硅玻璃、量子点新型显示材料研发。永年区重点开展锂电池隔膜材料产品研发。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开展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品研发。

专项6: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严寒耐磨钢球材料、导电辊镀层材料的研发和钢板断面防腐等关键技术;50KV放电橡胶材料、污水管道的清洗剂、阻燃泡沫填缝剂和密封胶、阻垢缓蚀剂、PTC自限温石墨烯电热膜、浓缩型选矿药液剂、锂电池用涂碳铝箔浆料和高性能涂镀产品等关键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探索砼画生产、芳纶纤维的表面处理、嘧啶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用催化剂硫酸除味、卤化海因消毒剂应用、DMN工艺、合成对苯二甲醚产品新工艺、油品脱氯、废轧制油循环利用、气相二氧化硅绝热制品复合工艺等技术的开发与优化升级。

2.新能源。加快推动氢能、储能和光伏光热等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武安市重点完善储能产业创新链。肥乡区重点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气体装备研发。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

专项7: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重点突破纯水电解制氢设备的集成设计及制造技术、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部署70MPa高压车载储氢系统、70MPa加氢站储氢及加压加注设备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开发净化煤焦油的灰分分离技术,研发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升级超低温高倍率锂电池材料及电池产品。支持深部地热高能液动潜孔锤钻进技术的研究应用,搭建清洁能源供暖集成系统。

3.生物健康。构建生物健康产业创新体系,打造世界生物提取物研发生产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河北省生物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武安市、涉县、邯山区重点布局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链。邱县、馆陶县、魏县、大名县重点布局健康制造产业创新链。曲周县重点开展生物提取物产品研发。

专项8:生物健康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优化叶黄素提纯技术,支持医用碳酸氢钠大颗粒结晶和新型医用水凝胶制备工艺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推进病毒检测技术和新发疫病的疫苗研制技术。突破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中药发酵提取、中药提取物与肽复配使用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植物油产品塑化剂、反式脂肪酸以及缩水甘油酯、三氯丙醇酯等危害指标的控制技术研发。

(三)实施未来产业创新链“起跑计划

1.安防应急。聚焦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应急服务四大领域,创新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安防应急产业发展模式,争创省级应急产业基地。峰峰矿区重点开展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开展安防应急装备研发。

专项9:安防应急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监测预警。推进危险品监测预警及防护产品研发,重点开展水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应用。

预防防护。推进家用应急防护产品发展,研制开发长效阻燃制品、不燃和难燃建筑外防火保温涂料和高性能建筑保温装饰一体化材料。

救援保障。大力发展应急电源、净水保障和燃气保障等现场保障产品,加强人工智能在抢险救援、消防应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2.电子信息和网络。以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建设新型信息网络产业体系。馆陶县、魏县、肥乡区、成安县重点布局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产业创新链。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布局物联网、智能家电、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创新链。

专项10:电子信息和网络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信息安全终端制造。重点突破增强型复印机、安全增强型打印机、安全增强型笔记本电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重点突破光纤惯性器件、视觉感知器件、气体感知器件、有源RFID标签及读写机具、医用监测电极等产品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电子材料制造。重点突破静电成像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集成电路材料、新型显示功能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

智能家电。重点突破微处理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智能化关键技术。

(四)实施数字产业创新链“跟跑计划

以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为主攻方向,推动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数字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创新和应用推广。武安市、复兴区重点构建智能化改造产业创新链。丛台区加快构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服务企业产业创新链。磁县重点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产业创新链。永年区、冀南新区重点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构建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智能家电产业创新链。

专项11:数字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提升数据资源汇聚、采集和分析技术水平,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解决大数据在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应用技术难题,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资源的高效配置。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数字化终端设备制造、信息安全终端制造、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家电等关键核心技术。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在传统行业解决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技术难题,加快应用智能大脑等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二、打造富有活力创新矩阵,形成集聚融合新优势

实施创新主体“十百千”培育工程,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增加、质量提升、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引导和激励以科学家、技术研发人员等为代表的技术型创业者,创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挖掘有商业化潜力的科技项目,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库,形成孵化培育清单。  

(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计划,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结合京津产业转移和产业需求,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大对中船718所、汉光重工、晨光生物、龙凤山铸业等科技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领军企业牵头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并购重组等方式,成长为掌握本领域先进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企业。

(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大企业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大中小企业之间多维度、多触点的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加速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的有效对接,推动资源跨行业、跨区域融合互补。

(五)建设创新联合体引导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牵头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

三、打造高能级平台载体,形成策源引领新优势

实施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向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倾斜,助力我市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系统部署一批科技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科技基础设施,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1.大数据智算中心:在磁县溢泉湖周边建设大数据智算中心,为周边区域城市群、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强大的算力资源支持。

2.科技公共服务中心:在丛台区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搭建仪器设备、专利查询、成果转化等共享平台,提供检测服务。

3.高精密机加工中心:在峰峰矿区建设高精密机加工中心,面向终端客户实施开机付费的分时租赁模式,推动企业实现智慧生产和提效降本。

4.人工智能应用中心:在邯山区建设人工智能应用中心,降低人工智能、5G应用创新成本,推动人工智能在企业落地。

5.种质资源研究中心:在涉县建设种质资源中心,用于保存保护我市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包括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和近缘野生品种等。

6.碳减排技术研发中心:在武安市、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开展碳减排相关技术的应用及相关课题研究,制定和完善碳中和碳达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7.成果展示及技术转移中心:在丛台区建设成果展示及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8.太行山模拟中心:在武安市建设太行山模拟装置,模拟太行山周边地区生态系统、自然演化过程及生物多样性运行状况;模拟太行山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对雾霾的生成机理及减霾措施的作用机理。

(二)加快布局技术创新平台

1.推进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实施“一县(市、区)一产业一平台”行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综合性或专业化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2.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本,布局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股权结构改革,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筹建政府支持、市场运作、非营利的邯郸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3.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技术服务功能全、创新资源配置优、开放服务水平高的产业公共技术服务综合体。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充分发挥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共享服务。

(三)打造多元化成果转化平台

1.支持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打造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着力提高孵化载体的服务能力和孵化效率。引进国内外知名创业孵化载体,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孵化机构建设离岸孵化器,探索“国外孵化+国内加速”模式。

2.建设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搭建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展示路演、供需对接、要素交易、成果融资等科技成果市场化流动。

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形成人才集聚新优势

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及激励机制,形成人才集聚、制度和竞争优势。

(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科技人才需求储备库,精准引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建立高层次人才来邯“绿色通道”,健全完善院士定期联系沟通制度。畅通国际人才引进渠道,面向全球招引高层次人才。

(二)培育用好各类科技人才支持科技人员申报科研项目,鼓励高校建立重点产业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帮助企业培养技术骨干、技术工人等实用型人才。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高校院所优秀科技人才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

(三)加强人才激励保障抓好国家、省人才评价政策的落地实施,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服务,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英才服务卡”制度,提供系统化、专属化的“一站式”服务。

五、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形成技术供给新优势

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完善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全环节、全生态、全场景”的制度,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一)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运行体系赋予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落实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股权奖励、收益分成、分红奖励等以价值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搭建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直通车”。依托邯郸市技术交易中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和县(市、区)技术转移平台体系,打造科技成果展示及技术转移中心。深化与国际知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科研组织合作,构建“线上成果转化+线下成果服务”国际技术交易体系。推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探索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体系。

(二)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超前布局石墨烯、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开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污染物监测、预警、分析、控制与治理等场景下的应用。加快布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培育大批成熟的技术应用场景。聚焦全市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多部门配合、多元化投资、社会广泛参与的场景建设推进机制。

六、打造区域协同创新高地,形成开放合作新优势

加强产学研合作,夯实县域创新基础,促进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的聚集。

(一)推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发展支持冀南新区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丛台区、邯山区等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我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新型功能材料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科技园区建设。

(二)加快推进县域创新跃升建立梯次推进机制,支持曲周县、邯山区等A类县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一批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鼓励肥乡区等B类县加快向A类县跃升。鼓励和引导涉县等C类县增加科技投入,尽快跃升至B类县,形成县域跃升竞进局面。支持曲周县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县,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创新型试点乡(镇)。

(三)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与交流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联合开展京津—邯郸科技协同合作。积极参与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联合共建,推动中原城市群内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对接,在科技研发、技术示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对接长三角和大湾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谋求科技合作。

(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走出去”,在境外建设海外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外国专家公寓,支持和推动建立高层次海外科学家创业园。

七、打造要素聚集高地,营造创生态新优势

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国家产业集群试点建设,推进格力·邯郸中原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新型功能材料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强永年区标准件、鸡泽县辣椒、邱县食品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二)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培育创新创业融资新模式,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构建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

(三)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开展各级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培育,提升企业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机制,强化民事司法保护。

(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加强科普宣传,高标准办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快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持续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八、打造民生创新示范区,形成科技惠民新优势

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医疗健康、安全生产等领域实施科技惠民计划,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一)推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面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强化现代农业领域科技支撑,开展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优质品种、设施装备推广应用。围绕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推进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融合。在农作物高效育种、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加强山区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培育一批长期扎根山区的创新团队,增强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基地辐射带动作用。

(二)推动科技助力生态保护聚焦碳中和碳达峰,以绿色低碳、清洁生产、固废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为主要方向,大力研发和推广高效加热、余热回收等清洁生产装备。依托云资源,整合环保业务、数据、流程和设备,形成以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管理。

(三)推动科技惠及人民健康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科学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加速推进科技抗疫行动,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养老院和智慧养老社区。加强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消减、污染物迁移规律、加工生产过程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科技支撑。强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示范,构建社会公共安全技术体系。

九、打造现代化科技治理体系,形成制度供给新优势

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一)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创新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简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申报流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管理自主权。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科技“三评”“破四唯”改革力度,完善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试错、容错和纠错机制。

(二)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有机衔接。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普惠创新政策落实力度,确保企业、平台、人才充分享受政策惠利。

 

第四章  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促进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机制。各县(市、区)要对接本规划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做好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二、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健全市、县(市、区)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通过风险补偿、投融资、后补助等方式放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效应,促进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三、强化督导考核

建立科技创新指标监测体系,重点考核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做出评价,为规划调整和新一轮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解读链接:《邯郸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